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处,何雨柱摇摇头。易中海这个人,虽说平时爱讲个大道理,甚至有点“道德绑架”,但对徒弟却是实打实的掏心掏肺。就像院里的老槐树,看着粗粝,却总能在夏天撑起一片荫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回到屋里,何雨柱从炕席底下摸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他攒的粮票和钱票。借着油灯的光,他数了数:粮票三百二十斤,钱票八十七块四角,还有几张布票和工业券。这些都是他在鸿宾楼上班攒下的,加上偶尔给杨师傅调理身体赚的“外快”,勉强能算得上小院里的“富裕户”。
“雨水上学得买新书包,再过两个月该添冬衣了......”他喃喃自语,手指划过一张皱巴巴的《人民日报》,上面醒目的标题写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何雨柱嘴角扬起笑意,把报纸叠好放回盒底——不管时代怎么变,知识总是值钱的。
窗外传来公鸡打鸣声,天快亮了。何雨柱吹灭油灯,躺到炕上,听着妹妹均匀的呼吸声。黑暗中,他忽然想起杨师傅说过的“暗劲”——那是比明劲更高级的境界,讲究“劲由内发,柔能克刚”。或许,他的“暗劲”就是好好活着,带着妹妹在这时代浪潮里站稳脚跟,不被拍翻在沙滩上。
晨光透过窗纸渗进来,何雨柱坐起身,活动了一下肩膀。昨天突破明劲大成后,浑身的肌肉仿佛都透着股子使不完的劲。他摸了摸床头挂着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准备给雨水的红头绳,还有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高等数学初步》——这是他偷偷藏的“宝贝”,打算跟着广播里的自学课程一起啃。
“哥,你咋起这么早?”雨水揉着眼睛坐起来,麻花辫歪在一边,像只刚睡醒的小猫。何雨柱笑着把红头绳递给她:“今儿带你去图书馆,咱得早点去占座。对了,换上你那件蓝布衫,师娘说图书馆要保持整洁。”
小姑娘眼睛一亮,麻溜地下了炕。何雨柱看着她在镜子前认真梳头的模样,忽然觉得胸口发热——这丫头,将来要是能考上大学,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该多好啊。
院外传来许大茂的咳嗽声,接着是自行车铃铛的脆响。何雨柱走到门口,看见许大茂穿着崭新的蓝布工作服,脖子上挂着个牛皮相机包,正对着后视镜整理头发。这人今天倒是少见的精神,看来是要去厂里显摆他的放映员工作了。
“哟,柱哥儿起得早啊?”许大茂看见何雨柱,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很快又堆起笑,“听说你妹妹要上学了?这年头女娃子读书有啥用,不如早点学门手艺......”
何雨柱懒得搭理他,转身进屋拿了书包。再出来时,许大茂已经蹬着自行车走了,车筐里露出半截《大众电影》杂志,封面是个穿着布拉吉的女演员,笑容甜美。何雨柱摇摇头,想起杨师傅说的“人心如江湖”——有些人,注定只能在世俗的泥沼里打滚。
带着雨水出了院门,清晨的阳光正洒在青石板路上。胡同里渐渐热闹起来,卖豆浆的大爷推着 cart,铜铃铛叮当作响;几个穿着绿军装的年轻人骑着二八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军用水壶,大声笑着路过;路边的早点摊飘来油条的香气,混着槐花香,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哥,你说图书馆里有《雷锋的故事》吗?”雨水拽着何雨柱的袖子,眼睛亮晶晶的。何雨柱想起上次在图书馆看见的场景:靠墙的书架上,《毛泽东选集》摆得整整齐齐,旁边是泛黄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孩子们爱看的《鸡毛信》连环画。
“肯定有,”他笑着揉了揉妹妹的头,“说不定还有《闪闪的红星》呢。”小姑娘高兴得直蹦跶,红头绳在风里飘成两道红丝带。何雨柱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难,只要能看着这丫头笑着长大,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