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 第118章 略懂,略懂(第2页)

第118章 略懂,略懂(第2页)

“这样吧,你这方子我给你调调。”谢学丰拿起毛笔,在草纸角落添了“生姜两片”四个字,“你师傅若是体寒,加生姜能驱寒;若是上火,就把当归减到两钱——”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后堂端出个粗瓷罐,“里头是自家晒的枸杞,你带些回去,熬汤时搁几颗,补气血的效果更好。”

何雨柱忙摆手:“这怎么好意思,谢馆主您……”

“哎,跟我客气啥?”谢学丰把罐子往他手里塞,“上次你钓的鲫鱼,我熬了汤给颖琪喝,那丫头直说鲜——”他忽然瞥见何雨柱手腕上的旧疤,“小何,你这疤……是练刀伤的?”

何雨柱低头看了眼,那道浅褐色的疤横在右手腕内侧,是早年在厨房切菜时不小心划的:“谢馆主好眼力,早年学厨时落的。”

谢学丰点点头,没再追问,只是盯着他递过来的药方,忽然叹了口气:“小何,你这方子配伍讲究,剂量精准,怕是不止‘略懂’吧?”他指了指药方上的“熟地半钱”,“熟地滋腻,常人用一钱便够,你却只放半钱,显然是怕老人虚不受补——这等心思,没个三年五载的琢磨,练不出来。”

何雨柱笑了,知道瞒不过这位老药师,索性坦诚道:“确实跟一位长辈学过些皮毛,不过都是纸上谈兵,今儿来您这儿,也是想请您指点指点。”

谢学丰闻言,眼里闪过抹赞许。他在药行混了一辈子,见过太多年轻人浮躁,像何雨柱这般既能沉下心琢磨药理,又懂得谦逊求教的,实在少见。他忽然想起孙女谢颖琪,那丫头在卫生所总说“要学新法子”,却连纱布焐热这种小事都记不住,跟眼前这年轻人一比,倒显得毛毛躁躁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指点不敢当,互相琢磨嘛。”谢学丰拿起算盘,“你这几味药,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算下来一共三毛二,给三毛钱就行。”他忽然想起什么,又补了句,“以后你师傅要是需要啥药材,尽管来我这儿拿,别的不敢说,药材的成色绝对地道。”

何雨柱掏出皱巴巴的纸币,忽然瞥见药柜上贴着张泛黄的告示,上头写着“支援三线,药材限购”,想起师傅杨佩元腹部的旧伤,里头还嵌着铅毒,需要麝香拔毒,可这玩意儿如今有钱也难买。

“谢馆主,我想问您个事儿——”他犹豫了下,还是开了口,“您这儿……有麝香么?”

谢学丰正在包药的手顿了顿,抬头时眼神有些复杂:“麝香啊……去年支援边疆,库里的存货都交上去了,现在只剩点碎渣子,给外伤患者敷伤口用的——你师傅的伤,严重到需要麝香?”

何雨柱没说话,只是点点头。他想起师傅腹部那道碗口大的伤,至今还渗着黑血,杨佩元却说“不打紧”,可他清楚,若不把里头的铅毒拔出来,就算补再多气血也是白费。

“这样吧,你下次来,我把碎渣子给你留着。”谢学丰把药包递给他,指尖在包纸上按了按,“麝香性烈,用量得精准,半钱都嫌多——你要是不懂,千万别瞎用。”

何雨柱接过药包,心里涌起股暖意。这腊月的天虽冷,可药馆里飘着的草药香,还有谢馆主实实在在的关照,让他觉得踏实。他忽然想起四合院的聋老太太,每次熬了汤都要给他留一碗,想起师傅杨佩元教他桩功时的严厉,又想起刚才谢颖琪匆匆跑出去的模样——这世道虽难,可总有些暖乎气,藏在这些平凡的人身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