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何雨柱过着三点一线的日子:四合院、鸿宾楼、杨佩元师傅家。厨艺、桩功、国术、药理,样样都在稳扎稳打地精进。
傍晚从鸿宾楼回来,他没像往常一样去师傅家——杨佩元提前打了招呼,说要外出一趟,事儿牵扯到敌特。何雨柱知道,师傅虽说在家养伤,可对敌特动向的追查从未停过。既然师傅做了决定,他唯有叮嘱几句“万事小心”,毕竟师傅身上的伤还没彻底好利索,不比从前。
送走师傅,何雨柱盘算着周末的安排——他决定下乡一趟,去山里寻摸些稀罕食材。
鸿宾楼的后厨此刻正忙得热火朝天。炒锅与铁锅碰撞的叮当声、伙计们报菜的吆喝声、蒸汽升腾的嘶嘶声混作一团。何雨柱系着围裙,站在自己的灶台前,手里的长勺正飞快搅动着锅里的酱汁。锅里是刚过油的笋片,配着几片薄薄的酱肉,色泽金黄透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柱子,来道‘油焖春笋’,加急!”前厅的伙计隔着传菜口喊道。
“好嘞!”何雨柱应了一声,手腕一翻,酱汁均匀地裹上笋片,撒上一把葱花,起锅装盘。动作行云流水,不带半分拖沓。旁边灶台的王师傅瞅了一眼,忍不住啧舌:“柱子,你这手活儿是越来越利索了,这酱汁挂得,比我当年可强多了。”
何雨柱笑了笑:“王师傅您客气了,我这还是跟您学的呢。”
这话倒不是客套。刚进后厨时,王师傅没少指点他。在鸿宾楼,虽说竞争不少,但多数老师傅对这个肯吃苦又嘴甜的少年都挺照顾。毕竟谁都看得出,这小子将来必定不凡。
收拾好灶台,何雨柱擦了擦手,正准备去库房领些明日要用的食材,却见杨老板从楼上下来,手里拿着一封信。
“柱子,正好你在,”杨国涛扬了扬手里的信,“李师傅从南边儿捎信来了,说高级厨师证的事儿有眉目了,让你抽空把材料准备准备。”
何雨柱接过信,快速扫了一遍。李保国在信里说,厨师会那边他已打点妥当,考试时间定在月底,让他好好准备,尤其注意几道南方的经典菜色。
“知道了杨老板,我这就去准备。”何雨柱将信揣进兜里。高级厨师证是冲击国宴大厨的敲门砖,马虎不得。
回到四合院时,天色已擦黑。秦淮茹正端着盆衣服往水龙头去,见他回来,笑着打招呼:“柱子,下班啦?今儿见你师傅了吗?”
“没呢,师傅说有事出门了。”何雨柱应着,掏出钥匙开门。雨水听见动静,从屋里跑出来:“哥,你可算回来了,我炖了鸡蛋羹,给你留着呢。”
看着妹妹亮晶晶的眼睛,何雨柱心里一暖。进屋洗了把脸,端过碗鸡蛋羹,一勺下去,嫩滑细腻。“手艺见长啊雨水。”
雨水得意地扬起下巴:“那是,跟隔壁秦大姐学的。对了哥,你明儿休息吧?咱去供销社看看有没有新布料,我想给你做件新衬衫。”
何雨柱嘴里含着蛋羹,含糊道:“明儿我得下乡一趟,去山里找点东西,布料的事儿往后再说。”
“又下乡啊?”雨水撇了撇嘴,“山里有啥好找的,净是些泥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