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昔日季汉的诸葛丞相国库尚且不如大宋充裕,怎么还能接连北伐呢?”
“陛下所言极是。季汉虽小,然诸葛武侯之才,真可谓‘经天纬地、济世安民’。臣虽不敏,亦曾读史至《出师表》,每每掩卷长思,皆觉此乃千古第一贤相。”
赵鼎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敬仰与感慨:
“季汉国力远逊于大宋,然诸葛丞相以一人之力,运筹帷幄,调度有方。他改良军械,练兵得当,又设‘木牛流马’以通粮道,并推行屯田之法,使兵士自给,减轻国库负担。其治军之严,调度之精,实非寻常将帅可比。”
赵鼎抬眼望向刘禅,目光中透着一丝深意:
“更难得者,武侯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朝中无冗官,军中无冗兵。每一战皆谋定而后动,未尝轻启战端。且其用人得当,姜维、魏延、王平、廖化诸将皆尽其才,上下一心,内外协力,是以能以弱小之国,屡抗强魏而不败。”
最后他轻叹一声:
“反观今日大宋,州县冗官冗吏无数,军中老卒空额甚多,虚报冒领者遍地皆是。若欲效武侯之举,非但需整顿军政,更须裁汰冗员,清理冗费,革除积弊。否则即便有四千万贯之岁入,亦如杯水车薪,难支北伐之用。”
刘禅听罢,心中既感这个世界的相父虽然没能成功匡扶汉室,但后人依旧记住他的事迹,又庆幸自己的相父在郎君们的帮助下最终不曾星落五丈原,但他突然反应过来刚才赵鼎说的另外几个名词自己此前没听过,便开口问道:
“何为冗官、冗兵、冗费?”
刘禅这一问,倒让赵鼎微微一怔。他略作沉吟,随即感叹官家昔日毕竟是赶鸭子上架,又久居深宫,怕是真不知这些积弊由来。
于是赵鼎轻咳一声,缓缓道:“冗官者,乃朝廷官员之泛滥也。自太祖立国,为防唐末藩镇之祸,广设官职以分权柄。又因科举取士日多,恩荫补官不绝,遂致官员倍增。
如今一州之职,往往数人共领;一事之决,动辄经手十余衙门。更有甚者,候补官员多如牛毛,一官出缺,数十人争抢,朝廷不得不增设'添差'、'权摄'等虚职安置。老臣粗略估算,仅两浙一路,冗官之费每年不下数十万贯。”
刘禅听得目瞪口呆。他想起昔日相父的丞相府属官不过数十人,却能将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统一天下,也不曾大肆封官鬻爵,便是相父的儿子、自己的女婿想当官都得先培训一段时间,结果现在这个大宋的官吏就跟不要钱一样,居然成了批发货!
喜欢沙雕网友援北伐请大家收藏:()沙雕网友援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