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嗣种痘功成,朝野内外为之震动。前朝后宫皆盛赞康熙治下的大清国运昌隆。永和宫中,董佳佳静候康熙晋她位份的旨意,直至茉雅琪出痘所第十日,康熙才踏入后宫。他先是临幸了承乾宫,次日才至永和宫。
永和宫内,康熙兴致颇佳,与茉雅琪、雅利琦嬉戏玩闹,难得展露慈父本色。董佳佳静立一旁,见此温馨景象,心中暗喜。
若他日康熙忆及此景,或能对她们母女多几分眷顾。待康熙与她们共进晚膳后,便命人将两位格格送回各自的寝殿歇息。
是夜,董佳佳寝殿内,往日的旖旎温存如轻烟散尽。她原盼着康熙因牛痘一事对自己和颜悦色,可眼前的景象却大相径庭。
康熙褪去了柔情,端坐在榻的另一侧,唇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眼中却凝结着刺骨的寒意与猜忌。那目光如芒在背,令她脊背发凉,冷汗直流。
四目相对的寂静仿佛凝固了时间,直到董佳佳几乎要被这窒息的氛围压垮时,康熙终于开了口。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字字如重锤般砸落:“入宫十余载,这两年却屡立奇功。地动献策、牛痘良方……董佳氏,你到底还有多少事,是朕不知晓的?”
董佳佳心头剧震,刹那间无数被康熙厌弃赐死的惨状在脑海翻涌。她深知是自己急于立功求进,才招致帝王的猜忌,强压着喉间翻涌的惧意,她的声音发颤,浑身绷紧如弦,僵硬着离座,按规矩俯身行礼。
目光却毫不退缩地迎上康熙审视的眼神,眼底跳动着倔强的火光:“世人皆道女子当恪守三从四德,然奴才不甘平庸,又恐慧极招祸,听闻皇上乃天下最为聪慧之人,故而入宫侍奉。能侍奉皇上,实属奴才之幸,诞育格格,亦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动献计、牛痘良方,皆是奴才不忍皇上忧心国事,牵挂皇嗣和天下黎民百姓,偶然间得了发现,有些灵应罢了。皇上乃九五至尊,奴才不敢有一丝一毫欺瞒,更不敢恃功而骄、逾矩犯上,恳请皇上明鉴。”说罢深深叩首,额触地砖,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康熙静默良久,目光渐深。若说牛痘之术是偶然所得,那地动之策足见眼前女子的蕙质兰心。这般才智若不能为他所用,还不如舍弃。好在她懂得藏锋守拙,是后宫的嫔妃,又是皇嗣生母。
思及此,他眼底的猜忌和审视渐渐消散,语气转柔,出声温言宽慰道:“好个巾帼不让须眉。董佳氏,你若为男子,必是社稷栋梁。不过格格们能有你这般殚精竭虑的母妃,也是她们的福分。后宫得此心系天下的妃嫔,我心甚慰。起来罢。”说罢,径自向床榻行去。
董佳佳缓缓直起身子,双腿仍有些发软。见康熙背对着她等候更衣,心中既有劫后余生的侥幸又涌起几分被康熙猜忌的酸楚。这番说辞自然是她早早准备好的,牛痘之功非同小可,必会招致帝王的猜疑。
只是未曾料康熙竟从提及牛痘一事隐忍至今,原以为自己已经蒙混过关,康熙不再追究。未曾想康熙偏选在皇嗣种痘成功、她心神松懈之时发难,着实打了她个措手不及。幸而进退有度,应对尚算得当,终是化险为夷。
董佳佳缓步上前为康熙宽衣解带,咫尺之间,方才还在相互试探的二人此刻却要肌肤相亲,同床共枕,这令她指尖微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