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后宫因大封掀起的风波暂且偃旗息鼓,康熙深知若不尽快颁布大封旨意,恐再生事端,遂将此事提上日程。
十月二十四日,乾清宫内,康熙执起御笔,反复斟酌晋位人选。佟佳一族势力庞大,若再册立表妹为皇后,恐危及保成的地位与安危,他不愿看到母族与储君之间生出难以调和的嫌隙,且佟佳一族有自己庇护便已足够。
而且为保母族荣宠永续,待保成登基后仍能绵延恩荫,他盼着待保成再大些,好断了他暗中给表妹下的避子药,让表妹诞下身负佟佳一族血脉的皇嗣,故而只能将其晋为皇贵妃。尽管明白表妹对后位的执念,可局势已定,也只能日后再设法弥补。
轮到钮祜禄氏的册封,康熙握笔的手微滞。但回想起前日后宫风波,为制衡表妹,亦为安抚因孝昭仁皇后早逝而心怀不满的满清勋贵,加之对孝昭临终嘱托的承诺,思忖再三,终于在圣旨上郑重写下晋钮祜禄氏为贵妃。
而妃位晋封人选,康熙不假思索便定下董佳佳,挥毫将其晋为端妃;念及胤禔已长成,为彰显皇长子的体面,又提笔写下晋惠嫔为惠妃的旨意。
康熙目光扫过余下嫔位名单,按例唯有诞育皇嗣者才有晋封资格。细细盘算下来,合乎条件的仅剩德嫔、宜嫔与荣嫔三人。
忆起前日荣嫔与自己追忆往昔,康熙脑海中浮现她鬓间若隐若现的几缕白发,忽然觉得岁月转瞬即逝,连自己亦不复年少。
恍惚间,承瑞降世时的喜悦涌上心头,那时他初为人父,怕自己在鳌拜的争斗失败,便将重振大清、夺回帝权的期许尽数寄托在承瑞身上。
可惜荣嫔终究未能护住承瑞,此后诞下的几位阿哥也相继夭折,每每思及,皆是锥心之痛。他下意识伸手摩挲腰间,欲触碰那枚承载着承瑞气息的贴身玉佩,却惊觉其早已被保成不慎摔碎。虽命人精心复原,却再难找回昔日温度。康熙幽幽一叹,终究提笔写下,晋荣嫔为荣妃。
若将荣嫔视作心头旧爱,那么宜嫔便是他难以割舍的新欢。康熙回想起宜嫔入宫后,皇玛嬷三番两次敲打,最终使得胤祺不得不离开生母,被抱养至皇额娘膝下。
每念及此,他心中对宜嫔的愧疚便如潮水般翻涌。良久,他轻叹一声,提笔写下,晋宜嫔为宜妃。
与后宫其他嫔妃相处时的感觉皆不相同,唯有同德嫔相伴的时光,最是令他舒心。若将与宜嫔相处时的热烈比作熊熊烈火,那么同德嫔相处的氛围,则如潺潺春水般温润缱绻。
这份独有的舒适与安心,让他不自觉沉溺其中,难以自拔。更难得的是,德嫔的性情,恰如他曾遥想荣嫔历经苦痛后,本该淬炼出的模样,性情坚韧却不失温柔,谦和之中暗藏锋芒。
相较荣嫔的柔弱纯善屡屡令他失望,德嫔却截然不同。她不仅接连诞下健康皇嗣,更懂得审时度势,妥善护佑两位阿哥周全。如今,她腹中又孕育着皇嗣,这般性情,令他由衷欣赏。
即便心中暗自怀疑索卓罗氏小产一事或与她有关,他却始终无法心生厌弃。加之这一胎来得恰逢其时,思索再三,他最终提笔写下,晋德嫔为德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