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叹后凉尚书梁熙》
铁甲曾横吕氏军,降幡暗卷陇云昏。
宫门欲拭青锋锷,谁料颅成琥珀樽!
序幕:刑场上的“文曲星”
公元385年,凉州首府姑臧(今甘肃武威)的刑场,气氛有点……微妙。主角梁熙,前凉州的最高长官、曾经的文坛顶流、治理河西十年的“劳模刺史”,此刻正优雅地整理着衣冠,仿佛要去参加一场高规格的笔会,而不是迎接人生的“大结局”。围观群众心情复杂:惋惜?有之。不解?更多。毕竟这位爷前几天还是大家爱戴的父母官,怎么转眼就被新来的“大魔王”吕光按在断头台上了?
刀光一闪,历史书上多了一行冰冷的记录:“梁熙,为吕光所杀。” 但这位氐族贵公子的一生,可比这行字精彩(且憋屈)多了。他就像十六国乱世中一个拿着毛笔对抗拆迁队的书生,前期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后期遇上硬茬子,瞬间被推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文能提笔安凉州,武能…呃…武能送人头”的悲情刺史。
一、氐族贵胄,文坛“双花红棍”
话说在略阳(今甘肃天水一带)的氐族贵族圈里,梁家是响当当的文化世家。梁熙和他哥梁谠,并称“二梁”,那可是前秦文坛的“顶流组合”,粉丝无数。时人吹捧他们的文章“环文绮章”,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文笔华丽,思想深刻,写啥都像开了美颜滤镜,让人看了直呼“绝绝子”!搁现在,出书签售会肯定场场爆满,微博粉丝几百万打底。
不仅会写散文诗歌,梁熙还是个“考据党”,被皇帝苻坚点名参与编撰前秦的“国史项目组”。想想看,一个氐族人,认真研究并书写着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历史,这文化融合工作做得相当到位,堪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有力竞争者。
然而,乱世的剧本从不按才子的意愿发展。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帝国的大BOSS苻坚,成功“收购”了隔壁的前凉王国。新地盘到手,需要个靠谱的CEO去打理。凉州(核心区域在河西走廊)这地方,民族杂居,位置偏远,刚被打服,属于“刺头分公司”。眼光毒辣的苻坚,没选那些满身腱子肉的武将,反而相中了文质彬彬的梁熙。
“梁爱卿啊,”苻坚语重心长(可能还拍了拍梁熙的肩膀,差点把这位文弱书生拍散架),“凉州那旮旯刚归顺,人心不稳。你是文化人,懂道理,会来事儿,又会写文章搞宣传(编国史练出来的),派你去镇场子,朕放心!记住,要以德服人,少动刀子!”
于是,我们满腹经纶的梁才子,揣着凉州刺史的委任状(沉甸甸的,感觉像抱了块金砖),一步三回头地告别了长安的文艺沙龙、舒适的编史馆,踏上了西去凉州的“拓荒”之路。前方等待他的,是风沙、未知和一群心思各异的“前朝遗老”。
二、姑臧十年:文青刺史的“种田流”奇迹
梁熙来到姑臧城,一看这景象:战后凋敝,百姓面有菜色,前凉旧臣们眼神躲闪,空气中弥漫着“不信任”的PM2.5颗粒。梁才子深吸一口气(可能还被风沙呛得咳嗽了几声),没有惊慌失措,反而露出了“这题我会”的表情。他的治理思路非常清晰:搞经济!拉人心!稳字当头!
第一招:撒钱(免税)! 新官上任三把火,梁刺史的第一把火就烧得百姓心里暖烘烘——立刻宣布:“父老乡亲们,大家刚经历战乱,不容易!本官宣布,凉州地区,复租赋一年! 今年的税,免了!” 这操作,堪比双十一全场免单,效果立竿见影。老百姓奔走相告:“苍天有眼!来了个不刮地皮的官!” 民心+。
第二招:发福利(赐爵+赈济)! 光免税还不够,梁熙深谙“荣誉激励法”。他大张旗鼓地表彰那些孝敬父母、努力种地的“道德模范”和“种粮标兵”,赐予爵位(虽然可能更多是荣誉性质),这招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正能量。同时,没忘了真正的弱势群体,“开仓廪,赈孤老”,让鳏寡孤独也能吃上饭。好感度继续飙升。
第三招:开Party(大酺三日)! 为了庆祝凉州和平过渡,也为了进一步凝聚人心,梁刺史决定:搞庆典! “大酺三日”的命令一下,姑臧城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官府出钱,美酒管够,百姓们扶老携幼,走上街头,喝酒、吃肉、看表演(估计还有梁刺史组织的“文艺下乡”节目)。整整三天,姑臧城上空飘荡的不是战争的硝烟,而是酒香和欢笑声。这一波“文化团建”操作下来,梁熙彻底从“空降领导”变成了“凉州人民的老朋友”。前凉旧臣如索泮(被任命为别驾,相当于副手)、宋皓(主簿,秘书长)也纷纷被他的真诚和手腕折服,安心效力。
当然,乱世之中,光会“种田”可不行,总有不开眼的想来砸场子。西平(今青海西宁一带)有个叫郭护的刺头,觉得前秦刚在淝水栽了大跟头(383年),凉州应该“变天”了,拉起队伍就造反。消息传到姑臧,梁熙的幕僚们有点慌。只见梁刺史不慌不忙,捻着他那几缕文士须,看向得力干将宋皓:“宋主簿,哦不,宋将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平乱的重任,就交给你了!我给你升个官——折冲将军!去吧,把那个郭护给我‘折’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