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381章 凉州刺史梁熙:文豪刺史之凉州风云录(第3页)

第381章 凉州刺史梁熙:文豪刺史之凉州风云录(第3页)

这一刀下去,效果拔群!凉州本地的豪强们、心里还念着前秦的旧部们,集体懵圈外加心寒:“我的天!梁刺史疯了吗?苻洛再怎么说也是苻家的人,是面大旗啊!你不举旗也就罢了,还把旗杆子给撅折了?这还玩个锤子!跟着这种领导,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溜了溜了!” 人心彻底散了,队伍彻底没法带了。梁熙亲手拆掉了自己可能拥有的最大一块防御盾牌。

迷惑行为三:仓促应战,送子“祭旗”

拒绝了“卡脖子”(杨翰计),拆掉了“挡箭牌”(苻洛),梁熙终于意识到,吕光这只猛虎是真要吃人了!眼看着吕光大军毫无阻碍地穿过高梧、伊吾,像逛自家后花园一样进入河西走廊,直逼酒泉。梁熙慌了!紧急凑了五万兵马(估计临时抓壮丁的不少),交给自己儿子梁胤,命令道:“儿啊!爹的江山…哦不,大秦的凉州,就靠你了!去酒泉,给我挡住吕光!”

梁胤带着这支临时拼凑、士气可疑的大军,在酒泉附近的安弥(今甘肃酒泉东)扎下营寨。对面,是吕光麾下如狼似虎、刚从西域砍人回来的百战精锐,领头的先锋是猛将杜进。

开打前,杜进充分发挥了“嘴炮”优势,单骑出阵,对着凉州军阵一通怒吼(估计用了扩音器):“凉州的兄弟们!你们看清楚喽!我们是奉天子(已死的苻坚)之命,在西域流血流汗,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功臣!现在天子蒙难,我们想回家看看!你们倒好,听信梁熙那酸腐书生的鬼话,拿着刀枪挡在道上!你们是忠臣吗?你们对得起在西域战死的袍泽吗?你们拦的不是敌人,是归心似箭的自家兄弟啊!”

这一通“大义凛然”的喊话,精准打击。凉州士兵本来对梁熙后期的一系列操作就犯嘀咕,现在一听:是啊,人家好像也没说要打我们,就是想回家啊?我们拦着干嘛?当炮灰?瞬间,军心瓦解,斗志归零。

接下来的战斗毫无悬念。杜进带着精锐一个冲锋,梁胤的五万大军就像纸糊的一样,哗啦啦垮了。梁胤本人也光荣地被俘,成了送给吕光的“见面礼”。安弥之战,梁熙输掉了最后的本钱,也输掉了翻盘的任何可能。

终章:背叛与落幕

安弥惨败的消息传回姑臧,城内一片风声鹤唳。梁熙苦心经营十年的和谐局面,在绝对武力的碾压和自身一连串的失误下,脆弱得不堪一击。他最后的希望,大概就是姑臧坚固的城墙和他“清俭爱民”攒下的人望了。

然而,乱世之中,墙头草总是长得最快。武威太守彭济,这位梁熙一手提拔的地方大员,敏锐地嗅到了“风向”变了。他当机立断,决定“弃暗投明”(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在一个月黑风高(或者阳光明媚?这不重要)的日子,彭济发动“贴心”的兵变,非常“体贴”地把已经绝望的梁熙绑了起来,当作一份隆重的“投名状”,打开城门,恭恭敬敬地献给了兵临城下的吕光。

面对趾高气扬的新霸主吕光,再看看旁边一脸谄媚的彭济,被捆成粽子的梁熙,此刻反而有种文人式的洒脱和洞明。他对着彭济,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微笑:“彭济啊彭济,你今天绑了我去邀功,这份‘功劳’,日后也必有人用同样的方式,从你身上拿走!等着瞧吧!”(《晋书》载:“熙谓济曰:‘君为人臣,自安不忠。上有禹、汤之德,下无桀、纣之虐,而社稷颠覆,仓卒如此,岂非天乎!吾今为君所执,复何言!’”)这话,简直是对人性与乱世规则的精妙预言(后来彭济果然被吕光猜忌杀掉)。

结局毫无悬念。在姑臧城,这个他治理了十年、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地方,梁熙被吕光下令处斩。他精心构筑的凉州“桃花源”,在他死后,瞬间成了吕光建立后凉王朝的基石。十年文治,一朝崩殂,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真真是一曲悲凉的“凉州挽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青史闲谈:梁熙的AB面

梁熙这个人,在历史的天平上,称出了鲜明的AB面。

A面:治世能臣,文治楷模(正面贡献拉满)

民生大师: “复租赋”、“赈孤老”、“赐爵孝悌力田”三板斧,实实在在让百姓喘了口气,得了实惠。司马光“清俭爱民,河右安之”的评价,货真价实。在凉州十年,没搞大工程折腾百姓,没横征暴敛,堪称十六国时期的“良心刺史”。

维稳高手: 重用前凉旧臣(索泮、宋皓),有效化解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迅速稳定了局势。平定郭护叛乱,快准狠,维护了社会秩序。手段灵活,不是一味蛮干。

丝路推手: 奉行苻坚政策,积极联络西域,迎来大宛汗血宝马,重振丝路贸易,功在长远。搞活了经济,提升了凉州的区域地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