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正臣、沐春等人坤宁宫的时候,朱棡、朱橚已经到了。
朱橚这几日有些消瘦,还没有从赵臻去世的悲伤里完全走出来,毕竟朱橚许多的医药基础、新医学技术,都是赵臻教导,算是朱橚医学上的恩师。
朱棡还是一如既往,话多,刚寒暄几句就对顾正臣告起了状:“先生,那个伊丽莎白那个女人不能在学院当先生,实在是有伤风化,有碍观瞻,她竟没有什么男女大防,甚至还经常伸手。”
朱橚点了下头,低声补充了句:“是啊,三哥都被她抓了手,还低头亲了下手面,三哥脸都红了,说实话,那是我长着大头一次见到三哥脸红——”
“老五,你还好意思说我!你不也吓跑了?”
朱棡指着朱橚,一脸郁闷。
顾正臣看着着急的朱棡,轻松地说:“有碍观瞻,你就少观一下,这可是西方来的贵族,论身份,虽然比不是你们这些皇子,可人家也是正牌的伯爵,有爵位在身的。”
朱棡脸一红,赶忙说:“我没多观,是她穿着不得体,学院给她发了袍子,结果她裁出一条边来,露着两条雪白的大长腿,说那样夏天穿着凉快——学院已经是怨声载道,就连唐总院都头疼了。”
朱橚作证:“确实,唐总院很头疼,尤其是外语学院本来就没多少人去,现在转专业的人已经超过二百五了。先生,再这样下去,外语学院怕是要抢了航海学院的风头。”
当下格物学院最热的就是航海学院,不只是对远航建功立业的渴望,更主要的是这门技术有前途,能当将官,而且学起来舒坦。
学院的弟子可没有文官鄙视武官的传统,毕竟李子发是勋贵,顾正臣也是勋贵,就连山长那也是马上皇帝,有啥好鄙视的,只要实干,干实事,在哪里都一样发光。
加上《航海八万里》的影响,让不少人更热衷于出海。
至于外语学院,学习的人并不多,满打满算,只有一百四十余人,这还是顾正臣强制安插了一部分人专修外语的结果。
主动报名的可不多,原因很简单,能用上外语的地方,大部分不是什么好地方。
比如蒙古语,你不跑草原上去,没多少实际用的地方,大明与蒙古人面对面的时候,往往都是打仗的时候,总不能眼看着要干架了,扯着嗓子喊一声“乌拉”吧?
还有印加语、玛雅语,这玩意你说在大明学会了有什么前景?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