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禁让陈景恪感到诧异。
杨溥不是内阁学士、文臣领袖吗?还懂军事?
上辈子没听说过啊。
事实上,上辈子他也就知道三杨,具体就不甚了解了。
况且,史书上也只是提过一嘴他习武,并没有做过多介绍。
他不知道也属正常。
不过现在了解也不晚。
陈景恪不禁回过头,开始逐字逐句的阅读杨溥的文章。
发现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虽然不新颖,却都切中要害。
比如他认为,北方当穷追猛打,不可给蒙古恢复元气的机会。
要一直打到他们彻底加入大明才可以。
南方和西南则不同,这里气候恶劣地形条件复杂,族群成分也很复杂。
一味用兵并不可取,最好剿抚并用。对于不服从朝廷的,要给予严厉打击,将其打疼打怕打服,杀鸡儆猴。
对于服从朝廷的,当安抚之,教化之,使其成为大明子民。
别的不说,仅此两条陈景恪就敢断言,杨溥绝不是纸上谈兵之人。
当即就做出决定,必须好好培养。
大明不缺行政方面的人才。
不说原本历史上就存在的大佬,仅仅是他穿越后朝廷培养的相关人才,就车载斗量。
相对来说武将方面就略逊一筹了。
倒不是无将可用,但那种能统筹全局的帅才太少。
如果大明选择当一个普通的王朝,倒也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