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尉迟常对此持有另外的看法,那就是那么多门生故吏,放着膏腴之地的官员做不得,反而在岭南道过苦日子,可见寇相在朝堂的日子不算好过。
对此,李平安却抱有不同的看法,大康的好日子没有几天了,届时风云激荡之下,大康很有可能解体。
而这恰恰是自己的机会,若是能够整合寇相的门生故旧,说不准变化之间,真的能成为一方诸侯。
到时候是关起门来,做个封疆裂土的枭雄,还是北伐南上,全看自己的心意和天命了。
投桃报李之下,李平安倾斜了大量的资源,让听风组织迅速在岭南道发展起来。
大量汉化的南越人走入李平安的视野,而重点关注之下,终于不少有用的情报开始出现了。
首先对于寇相意图攻略南诏之事,朝堂之上很多人是不愿意看见的。
一个穷的,皇帝一身衣服穿三年的朝廷,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没有钱,军队就腐朽,战斗力就弱,就连拱卫关中的府兵,也调动不了。
没有钱,皇帝万事就办不成,就更加的依赖世家,他们的话语权就强。
寇相的法子,极有可能解决财政的空缺,是世家非常不愿意看见的。
因为天下的物品是有数的,朝廷占领矿山,获取大量的铜,铸造出货币之后,无疑是误差别的向天下吸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情报被第一时间放给了吐蕃人。
吐蕃人也是极其不愿意寇相有所作为的,但奈何松洲大营的将士,非常彪悍,压得他们下不来高原,便采取了其他的方式,通过南越人找寇相麻烦。
寇相自以为南下之事做的非常隐秘,甚至很多门生故旧都不知道,但南越人、吐蕃人却早就知道了。
他们大肆大康岭南道派遣细作,并且积极联络汉化的南越人。
之前积存粮草,派遣象兵,甚至于明明被尉迟常多次击败,依然头铁不断地向大康进军,就是这个缘故。
因为他们的终极目的,不是现在多去岭南道的土地,而是要按死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