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穿的都是亮银明甲,一样是布面甲,不过是把甲片挂在外面,主要用于分辨敌我。
堤上铳炮一响,硝烟弥漫,海州兵仰攻发箭如雨,元帅军俯击铅丸如霰。
高度差本就需要血肉来抹平,海州兵的计划很简单,攻战起初有点高度差,大不了尸首叠上一层,就能冲上去把敌军驱逐杀光。
现在问题来了,别说中铳倒地的了,就连借着硝烟遮蔽往上冲的明甲兵,都会在与赤甲兵格斗时被一根暗地里伸过来的钩镰枪钩住。
钩住之后明甲兵还多半不会反抗,因为他们脑子一时转不过来弯儿。
本来就要往上攻嘛,正打得热血上头,突然身上挂住个什么东西也意识不到,只感觉冲锋如有神助,一股大力顺着他的劲儿往上拽。
爬坡,从未如此简单。
硝烟里看不清身旁情况,上了坡也反应不过来。
钩镰枪往后拽,走一步,左边一金瓜敲脑袋上;再迷迷瞪瞪走一步,右边又一骨朵敲脑袋上。
到地方一卸,自有军兵给他捆好装车,蒙古兵就提着枪钩别人去了。
跟上了流水线似的。
卢可用的注意力,完全没有放在前线攻堤搏战的披甲步兵身上。
明甲兵都是宝贝,人在大明的时候感觉不到,毕竟有巨大的疆域、天量的材料与举世无双的人口支持,组建一营军队弄一两千套甲胄,像喝水一样。
可一旦出来,这甲胄有多少套就是多少套,很难增长了。
天助军又不是八旗军,打了萨尔浒,又霸了辽东,铠甲缴获的多,吃老本够用了。
明军和八旗军是披甲率最高的部队,换成蒙古,后金打下归化城,统计蒙古人口甲兵,七万八千男丁,只有铁甲五千四百五十六副。
天助军想要增加甲胄,得去辽河西岸找辽兵要,问题是辽兵不答应。
不打会战,八旗兵都不敢往对岸逛,毕竟谁也不知道去对岸逛一圈,遇见的是被长官克扣四钱月钱的张大胆,还是如同虎熊的吴三桂。
撞上吴三桂肯定要被创死,可碰见张大胆也打不过啊,那辽东小兵也磨刀霍霍要噶人头呢。
卢可用一千多人的登陆兵,只有六百多副甲胄,这还是把家底都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