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顽贼 > 第七百四十三章 两阵(第5页)

第七百四十三章 两阵(第5页)

他转头对侍立两侧背插各营靠旗的传令骑兵道:“速报吴思虎,蓝标营东南角破阵,甲骑已尽数射杀,速率北元营自缺口突入,践踏敌阵,不必吝惜战马,放开手脚砍杀无甲兵!”

当即有隶属北元营的传令骑兵越众而出,行礼后翻身上马,向前线疾驰而去。

“报粆图台吉、孙龙,敌军蓝标营与骑营已脱节,以辽阳营为前驱,攻入骑营与其混战,雁门营分张两翼,将其彻底击退。”

骑兵在结阵时威胁最大,而在混战时也最容易被成建制的任何部队逼退击溃。

这也是一二字阵最基础的用法。

其实就是‘三’字,一正面接敌,与敌骑混战;二分张两翼,迂回包抄。

这也是李成梁在战力优势时的习惯用法,而在装备优势时,则同样以一字正面迎敌,二字交替上前,类似火枪的三段击,也就是三叠阵。

以三分之一的战力接敌,换来长久的持续作战能力。

兵力劣势要被包围,就把三字中间分开两翼,形成空心方营,这也是明军经常给人印象打仗就坐方营的根源。

他们展开方营太快了。

而当火器优势时,就是俞大猷的战车兵。

一字战车放一轮火炮,骑兵就出去收割一轮,战车向前推进,再放一轮火炮,骑兵再出去收割一轮,循环往复。

俞大猷在大同的安银堡,就以战车一百、步骑三千,以这样的战法,打得数万蒙古兵满地跑。

至于说兵力优势,明军基本上不考虑这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有人考虑过,就是以闯将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军,关内不知兵的文人,把农民军阵型称作‘三堵墙’,其实就是边军普遍使用的一二字阵。

甚至张一川学的那个闯刀阵,底层逻辑也是一二字阵。

只是其兵员素质太差,没有完成战术动作的基础,一字正面迎敌,就被正面打崩;二字两翼分张,则被三面冲烂;二字前后轮换,则会三阵崩溃逃窜。

在战场的表现就成了闯刀阵那种豁出命的惨烈打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和资源,即使用相同的思想和战法,也会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

兵无常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