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是谁?
他是人均狠人的爱新贵族里,依靠心性才智,自己争出来的继承者。
自秦皇之始,创立基业的开国皇帝,很难凑出一个完整太子,不是早夭就是玄武门对掏,甚至还有永乐那种先早夭再对砍,那不都是谁赢谁是真天子。
只有在血脉兄弟里卓然出位,才能继承大业。
黄台吉只是试探。
看这个跟自己最为相似的弟弟,在危难之际,是否还能对他唯命是从。
但这一手着实多余,对多尔衮来说,就他这帮兄弟,不听黄台吉的,还能听谁的?
论马上争功的才能,那兄弟们多多少少都练出来了,就连被崇德皇帝评价‘考核功罪,虽无大功于国家,以父皇太祖之少子,封和硕亲王’的多铎,在战役嗅觉上也比较冷静。
可是要说匡扶歹青社稷,除了黄台吉,哪个有人主之像啊。
但黄台吉必须要试,因为经此一役,威望受辱,最坏的结果,他可能要退位。
不是打败仗让他得退位,而是歹青国情在这摆着,可以预见,回去之后对各旗的命令,都不会像早前一般如臂使指。
偏偏,这一仗死的人又太多,回去各旗都需调整,即使是对待宗亲最为残忍的黄台吉,也没办法再用杀戮这种最为有效的震慑手段了。
要让贵族们满意,万一压力太大,他得自己退,才是以退为进,千万不能被人逼着退。
所以他打算恢复八王议政,把自己重新放回舒适圈。
不凭威望战功,而利用政治手段,合理调动贵族们,才是他的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他接下来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步,是回盛京,先糊弄一下老爸。
到宗庙告捷,让老汗知道,那个打入京中无恶不作,非常承宗的刘承宗仓惶出边,被我赶跑了。
丧事喜办固然滑稽,但有时也很有必要,至少能安抚人心,并让人看见一种更坏的可能——边外野战输了,万一这仗在边内打呢,那刘承宗还不把你们这帮人的庄园抢净?
虽然损失很大,你就说承宗走没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