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虎着脸,一把抄起钱士升的铭文就看。
心说别以为你是大元帅我就不敢揍你,小看我礼衙部堂的文化程度!
然后……大帅看人真准!
张献忠觍着个大脸问钱士升:“钱老爷,这萧条万里,萧条啥意思嘛?”
还拿手比划,认为是把乐器削成条铺了一万里。
刘承宗摊手撇嘴,指着铭文对钱士升道:“再写。”
钱士升对元帅府文盲感到绝望,只得点头称是,不过倒没有鄙视张献忠,还是认真解释道:“萧条,意为张部堂所过之处。”
然后两位部堂就在那研究,折腾了整整一宿都没搞出来。
他俩的文化程度中间差了一千五百个左良玉,钱士升感觉就是在教张献忠识字。
最后逐字逐句,干脆让张献忠写,他来改,终于有了个能让刘承宗点头的封山铭文。
钱士升连署名都老大不情愿,如果说第一稿是名留青史,那这个属于遗臭万年,大明八十名状元的含金量都将被他这篇……这篇玩意给拉低了。
因为最后写出来这个像小说,不像铭文。
但刘承宗要的就是这个。
如果只是封山刻石,写给老天爷和后世人看,那怎么华丽怎么来。
可他要加以刊印,传入边内,张的不是大明的国威,而是他刘承宗的威。
第一手就要交给边关的大头兵看,如果张献忠都看不懂,那他这篇铭文就算白写了。
实际上刘狮子觉得这个要求不算苛刻。
毕竟他没逼着钱老爷子写一篇左良玉能看懂的。
张部堂自从跟了刘承宗,文化程度突飞猛进,如今千字文都会写了。
左良玉才是元帅府的文化洼地,正经的真文盲,提笔写自己名字都是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