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没价值的基础上,再附加一点灵魂,就就是人与人之间,赠送最贵重的东西了。
可是金条不一样。
因为金条有价,有价则贱。
钱士升是大明帝国的阁臣,不要说三十根金条,就是三万根金条,对他来说也没有太大意义。
甚至摆着看,还得想办法腾房子出来……他花不出去啊。
当然三万根金条,如果交到皇帝的内库,或许能为大明解决一些现实世界的事,但对钱士升的精神世界没意义。
因为他有权力,权力无形,却远远凌驾金银之上。
这让他根本没有花钱的地方,他走到哪里都不需要带银子,或者说即使有需要开销的地方,俸禄也已经足够了。
那刘承宗为什么给他金条呢?
元帅府是一个标准的以地域乡党为纽带之政权,不算蒙古人,掌权者九成都是刘承宗的陕西乡党。
刘承宗有钱有势有军队,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好名声。
而他钱士升,是一个身居高位、即将致仕、人际关系复杂、士林声望很高的朝廷大员,而且还是一个陕西群雄无从接触的江南官员。
刘承宗三番五次提起送他还朝,临别之际还送他金条,想做什么?
很好猜嘛。
这就挺没意思的。
甚至不需要钱士升主动做什么,他在职回京师、卸职回家乡,交友言谈之间,必然会传播刘承宗的好名声。
因为不会有人,不好奇于岭东那场扭转天下局势的战役,这天下在元帅府之外的半壁江山,士民数千万,钱士升是唯一一个战役亲历者。
刘承宗不是无颜留他,而是不留他,对元帅府的发展更好。
你奶奶的政治动物!
钱阁老气呼呼,却没办法拒绝,只能说你要给就当着高起潜的面给。
因为崇祯皇帝也有三十根金条啊,他得回去把六十根金条都给皇帝摆上,这个是他给皇上的,这个是他给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