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各国之间的战争胜利者不仅要占领对方的城池,同时可还是要抢走对方的百姓,甚至让战败者赔偿的。
这才有了秦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积累出无可匹敌的底蕴,最后由始皇帝建立起统一的大秦皇朝。”
“大汉?”朱元璋沉吟了。
他虽然从小没读过书,可自从成了义军统领后,老朱也算得上是饱读各种史书,甚至每日都会向刘基他们学习问政,自然对历史非常之熟悉。
片刻之后,恍然大悟道:“你的意思是儒家,儒家所谓的外圣内王才是真正改变自大汉之后所有王朝战争观念的源头?”
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荀子更是说出“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和“兵以仁义为本”这种话。
要知道对于一个随时面临异族威胁的王朝来说,这种劝谏君王放下兵戈之言,无异于是在自掘坟墓。
再有董仲舒之后,儒家更是批评法家“尚首功”(以杀人数量计军功)的政策,认为其违背人道。
还有孟子斥责秦乃是虎狼之国。
但换个角度,若是秦不是虎狼之国,又哪来后世的秦朝大一统?
中原怕是也会如同欧伦半岛那般分裂为无数个小国家,最终形成无数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吧。
甚至秦早就消失在了历史之上,成为其他国家吞噬、瓜分的对象。
其实也并不是说儒家倡导的文化同化有什么问题,但文化同化的前提是你的征服。
正所谓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要想对方认同你的文化,就必须要先将对方打服。
只有彻底将对方的骄傲打没了,对方的百姓才能认同你的文化,否则你的文化只会被别人窃取,最后还厚颜无耻地对外宣布那是他们自己的文化底蕴。
儒家没错,错的只是他们太过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