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兰嫁过来的时候也就将将及笄,进门就怀孕了,还是双胎。
现在公婆去世,她一边要给公婆守孝,一边又郁郁寡欢,担心孩子不得父亲喜欢。
结果生产的时候还是三胎,是的,不是双胎而是三胎,老三比较小,大夫诊脉的时候没有诊出来。
等她艰难的把孩子生下来,人也就不行了,可为母则刚,为了不让三个儿子再背上生而克母的名声,李翠兰硬是求大夫帮她熬到了第二天才离世。这也就导致原主对三个孩子的感情更加复杂了。
好在家里有下人,王家和李家也时不时的来看看原主和孩子。几个孩子倒是平安养大了,只是原主每次面对三个孩子时,都是比较严肃的,这就导致三个孩子既想亲近原主,又有点怕他。
原主父母去世后,府里就开始闭门守孝了,也就每年年节时,会让下人送些节礼去王家,李家还有赵夫子家。
父亲去世,他要守孝27个月,母亲去世,又是27个月,再加上李翠兰的9个月。
刘家一共闭门守了接近六年的孝。原主在父母去世那年本应该去参加院试的,这一耽误,就耽误了六年,人这一生才有多少个六年啊?
今天府里除服出孝,原主想着自己年纪轻轻就丧父丧母又丧妻,这个世界上他最亲的人也只剩下三个儿子了,又想到他的科举之路,心里难过,晚上就多喝了点酒。
可能是因为他从来没喝过酒,毕竟一家人身体都不怎么样,前面年纪又小。也可能是他这六年孝期都食素,身体素质变差了很多,加上晚上睡觉时又没有关窗,人就这么去了。
刘玉溪接收完原主记忆,发现没有世界剧情,那就是说,这是个平行时空。
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原主以前学过的东西,嗯,原主和她一样,不太擅长作诗!科举时大大的减分项啊!
回忆了一下原主的三个儿子,刘子木,刘子林,刘子森,今年虚岁6岁,是异卵三胞胎。
三个孩子也会长,老大像爷爷,老二像奶奶,老三长得最秀气,像他娘。
原主之所以每次面对三个孩子都很严肃,还是因为自己心里别扭,他做不到像父亲对他那样对待孩子,又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相处,只能见面就板着脸。
这不是说原主就完全不关心三个儿子,古代孩子本来就生存不易,有的都养到十几岁了,一场风寒就没了。
而且下人们最会揣摩主家心思,要不是原主时有交代,不说老大老二,反正老三是长不到这么大的。
现在家里已经出孝,他也要准备参加今年的院试,三个儿子也该送到私塾开蒙了,刘玉溪准备让三个儿子也到赵夫子那上学。
等他自己考上秀才以后,也不准备去县学,府学还有白鹿书院,他准备继续跟着赵夫子学习。
因为他回忆原主的记忆时发现,赵夫子的学问很好,如果他继续参加科考,是肯定能考中进士的。
而且赵夫子授课时并不古板,经常寓教于乐,他从来不照本宣科,总是把书上的知识和时事联系起来,给学生们扩充知识面,让学生们对当今的政策,经济,律法,各地特色也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