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了一下,刘玉溪还是放弃了举重,太难解释了,倒是跑步,因着原主没参加过运动会,倒是可以操作一下。
虽然国家队运动员的选拔过程,一般是逐级上升的,即从城市级别的运动员开始,然后到省级运动员,最后选拔到国家队。
但不包括天才啊,有的人很有天赋,可是上大学前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到大学时才显露出来,这也能说得通么!
也不知道苏市一中的运动会,让不让高三学生参加?
刘玉溪记得她上高三,学校举办运动会时,高三学生是有项目的到时间下去参加比赛,没有项目的就留在教室看书。
说实话,她觉得,还不如直接让高三学生全程参加呢!想读书的学生不会报名参加,他自己就会找时间溜回去看书。
而不想读书的学生,就运动会那两天的学校环境,你把他留在教室,也只是留住了他的人,却留不住他的心。
不过这个事因地因校而异,有觉得高三学生参加运动会不仅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受伤,耽误学习。
有的却觉得不管高几,都应该劳逸结合,运动会一年也就一次,并不会耽误多少时间,而且,还有一定概率发现学生的体育特长,虽然概率很小,但也有不是?
刘玉溪个人觉得,还是让高三学生参加运动会的好。高三学生的年龄基本都集中在18岁上下,他们自己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说实话,运动会也就两天时间,多那两天复习时间,你就能从大专变成本科了?你就能从二本变成211了?那肯定不可能。
那为什么不让他们参加一下呢?至于说受伤,那都是小概率事件,而且一般也就是跌倒,擦伤。
你不让高三学生参加运动会,又在运动会期间,把高三学生留在学校学习,不仅会让高三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学校的特殊对待,又在无形中提醒着他们:你们高三了,没有时间浪费了!
这是学校给学生的压力,至于会不会变成动力,那就因人而异了。而且,那操场上震天响的喇叭声,那环境,能有啥学习效率?
翻看了一下本地学生论坛,还好苏市一中的高三学生可以参加运动会,那么接下来的暑假时间,她就要开始自己训练了。
看了一下这个世界女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分别是10秒49和21秒34。平时奥运会,亚运会等比赛的第一,成绩大概也就是10秒52和21秒4左右。
那扣除手动计时的误差,以及风速的影响,她只要在运动会时,100米跑入11秒,200米跑入22秒,就绝对会被学校注意到。
当然,你要是校运动会时,直接跑出破世界纪录的成绩,那可能会当场就被拉到省队测试了。
虽然修炼了内功就会长寿,这种世界又没有办法修炼到自绝心脉的水平,而刘玉溪过够了老年生活,可是怎么办呢?不想动脑子,为了让刘爸刘妈骄傲,她只能考虑这条路了。
后面两个月,除了时不时去刘家吃个饭,刘玉溪一边复习这个世界的课本知识,一边练功,一边对着网上教程学习短跑技巧,她还买了个手动计时器,自己纪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