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澄如力排众议,决定向后楚国借兵。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他派出了英亲王澄阳和户部侍郎王文涵,一同前往后楚国觐见武帝,想请后楚国尽快出兵,帮助大梁国朝廷平叛。
后楚国的武帝不冷不热地接见了澄阳和王文涵的使团之后,让他们暂且在馆驿歇息,说自己召集群臣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然后,武帝立刻召集石进广进宫进行商议。石进广听后大喜,说:
“陛下,如此良机,千载难求,陛下一统江山的宏图大业很快就能实现。真想不到啊,当初,老夫还寄希望柔然蛮夷袭扰大梁国,给他们造成大大的损耗之后,咱们的大军再来个白衣渡江,从而北定中原。
“可是,那蛮夷也着实成不了大事,竟然被那高笙书在短短的数个月之内,过五关斩六将,攻到了蛮夷的龙城。然后,还逼得蛮夷的王庭产生内讧,原来主战的莫多伦大单于沉湖而亡,原来来过咱们这边求援的国师木卓珲撞柱而死。
“结果,蛮夷那边一直主和的莫多达克做了大单于之后,也没有同大梁军拼个两败俱伤,而是直接向高笙书乞降,这倒让大梁军保存了实力。故此,陛下几次要求出兵江北,老夫都予以了阻拦,那是老夫担心我军在没有绝对优势下,如果不能一击而中,反被他们的景德帝找到攻击我国的借口,从而祸及自身。
“如今,那澄如弑君杀父,篡位登基,大梁国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更有那高笙书挟攻破柔然蛮夷龙城之勇,从定州起兵,一举攻破雍城、邓州,大梁国都岌岌可危。现在,澄如向我国求救,正是陛下心心念念,一统华夏的大好时机,老夫愿亲率大军十万,来个火中取栗,定让那高笙书与澄如都向陛下俯首称臣。”
“太师所言,真是朕心中所想,朕这么些年来,一直厉兵秣马,如今总算有了用武之地。谅那大梁国,原来国土疆域,百姓人丁,军队兵马等等,比之我国,国力更是雄厚。现在澄如与高笙书自相残杀,咱们又有他们朝廷邀请我军进驻的国书,真乃千载难逢,天赐良机。更有太师足智多谋,愿率兵亲往,朕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石进广“呵呵”一笑,说:
“老夫承蒙陛下厚爱,深感荣幸,老夫当殚精竭虑,确保此去万无一失。不过,老夫与那高笙书有过几次切磋,此人心机深不可测,而且计出万全,让人防不胜防。他能在如此短短的数个月之间,竟然一举击破柔然蛮夷,说明他绝非常人。
“而且,根据老夫安排在大梁军中的细作报知,大梁军中有两样大杀器,一种叫火雷,还有一种叫猛火油火箭,蛮夷数次对他们的攻击,被这两样大杀器杀伤了大量人马,以至于木卓珲功败垂成。故此,老夫要举倾国之兵,确保一击而中,才不致辜负陛下的期许。老夫一心为国,别无它意,望陛下恕罪。”
武帝当然听出了石进广的弦外之音,不过,他心胸坦荡,对石进广也是深信不疑,说:
“太师何出此言,太师愿替朕领兵,进军江北,朕正求之不得,你要多少兵马,朕都会如数调拨,确保太师一击而胜,朕绝不会怀疑太师的忠君爱国之心。”
两人商议之后,又立刻召见了澄阳和王文涵。石进广故意说:
“英亲王,虽然我国与贵国有盟约,一直是友好邻邦,但邻国之政,非吾所宜问,我家陛下一直是守己之疆,修己之政,不问他国之事。可如今你家陛下因为无法平定国内之动乱,而要求我国出兵平叛,这令我家陛下好生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