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荀彧展开手中文书,"臣已草拟了一份犒赏全军的方案。陛下可下旨,对所有守城将士一视同仁,发放抚慰金。如此既能安抚军心,又可淡化此次赏赐的差异,让将士们皆感陛下恩德。"
刘备点头赞同:"文若兄思虑周全。另外,臣建议可让吕布参与接下来的军事会议,共同商讨退敌之策。让他感受到陛下的信任,也能激发他的斗志。如此内患可平,方能全力抵御西凉之敌。"
二人说完,再次伏地叩首:"望陛下三思!"殿内一片寂静,唯有烛火在风中摇曳。
烛火在蟠龙烛台上轻轻摇晃,将天子玄色袍服上的暗纹映得流光婉转。他抬手虚扶,温和笑道:"皇叔、文若卿快快请起,深夜冒寒进谏,实乃社稷之幸。"
刘备与荀彧缓缓起身,却仍垂手恭立。天子踱步至二人身前,目光透着长者般的慈和:"皇叔所言吕布之事,朕岂会不知?只是这赏罚之道,如持秤权衡,轻不得也重不得。"
荀彧拱手道:"陛下圣明。然吕布麾下铁骑骁勇,若因赏赐不均生怨,恐生变故。"
天子微微颔首,轻抚案上的兵书,语气似叹非叹:"文若啊,你看这长安城外,西凉营寨绵延数十里,为何迟迟不攻?不过是在等城中生乱罢了。"他忽然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刘备,"玄德公兄弟几人,连日来浴血奋战,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厚赏是你们应得的。"
刘备连忙道:"臣等不过尽忠职守,怎敢..."
"莫要推辞。"天子抬手打断,语气亲切,"朕若连功臣都不能厚待,岂不让天下寒心?至于吕布..."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警惕,"此人虽勇,却常怀二心。此次作战保存实力,朕心中明镜似的。厚赏他,反倒会助长其骄狂;稍加薄待,他虽有怨,却也不敢公然反目。"
荀彧沉思片刻,道:"陛下思虑深远。但臣以为,可略增赏赐,再委以虚职,既安其心,又便于掌控。"
天子笑着拍了拍荀彧的肩膀:"文若果然心思缜密。只是这分寸,还需细细斟酌。朕信得过你二人,往后若有良策,只管直言。长安有你们辅佐,朕便放心。"
殿外夜色渐深,西凉大营的篝火明明灭灭。刘备与荀彧告退时,仍能感受到天子话语中的殷切。只是那字里行间对吕布的防备,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将这看似和睦的君臣对话,悄然系上了一层隐秘的枷锁。
喜欢东汉不三国请大家收藏:()东汉不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