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眉眼活泛了,嘿嘿笑?:“这样?好,还是沈娘子精明啊!得嘞!赶明儿我往大名?府去时捎带两匹好缎子,就说?是替东家采买侍妾。那老鸨子见着甜头,保准把阿桃娘塞进来给?我挑!到时,我使使手段,一准能压下价来。”
说?完,他?又试探着问?道?:“照娘子的意思?,顺带,我再给?寻摸两个刚学琵琶的小?伶人?”
沈渺笑?了:“正是这个意思?,记得挑那人品信得过、老实本分的。”
“这你放心。”矮子牙保拍着胸脯保证。
沈渺的确想要两三个艺术类的员工,能轮着班,两层楼,一层安排一个。
矮子牙保见她已经打?定?了主意,便也不多费口舌了。当下,把他?去大名?府的日子给?定?了下来,至于另两个小?伶人,他?也仔仔细细地向沈渺问?清楚了她的要求,答应过个两日,先挑几个好的来给?她瞧瞧。
沈渺又接着说?道?:“除了那唱曲儿的伶人,我还得寻几个南边来的厨子,起码得要两个,最好是那些擅长做糕饼、蒸菜的。这事儿你也帮我留留神。当然,跑堂的伙计也不能少,能机灵点、手脚麻利的最好,再找个会打?算盘的管事,来帮着料理我这茶楼里的账目。”
大买卖啊!矮子牙保惊喜万分地都应下了。
虽谈妥了人手的事,沈渺从人市出来,便踩着青石板上的露水往家走?,她心里那本账却越发沉甸甸的人其实是最简单的了,要开茶楼,后头还有一大串又漫长又复杂的筹备事儿等?着去操持呢!
比如:她得想法子好好摸摸底儿,看看康记那条街平日里的客流量多大,自家茶楼的目标客人又是哪些人。毕竟不同的人,对菜品的口味、环境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喜好和要求差异都挺大的。
这早茶楼要立得住,还有吃茶的形式也需考虑。
说?起吃茶,这汴京城里谁不是行家?饮茶之?风在宋朝极为盛行,上至宫廷皇室、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乐。
在汴京城,茶肆也遍布大街小?巷,当时清明前新茶上市,朱雀门外茶坊鳞次栉比,碾茶的青石轱辘整日价转。
但此时的人大多吃团茶得多,贵人们讲究击拂作画的茶百戏,泡茶时会用茶槌将其敲碎,再用茶碾或茶磨将碎茶研磨成极细的茶粉,最好能细得能穿过绸筛。还要点茶点出一层厚厚的、如积雪般洁白细腻的泡沫,能长时间附着在茶盏壁上,不轻易散落。
有点像咖啡拉花。
而后世的广式早茶却是“一盅两件”岭南饮茶文化,这又是另一番光景。
一盅茶搭配两件点心,通常是一件干点和一件湿点。干点如叉烧包、虾饺、烧麦等?,湿点则像肠粉、粥品等?。
穿着拖鞋背心,慢悠悠地晃出门来,再坐进茶楼里悠哉哉地品茶吃点心,这是老广才有的惬意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