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隐秘的山谷中,神秘势力在李逸的精心谋划下不断壮大。他们不仅训练了一支精锐的士兵队伍,还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
李逸深知,要想成功推翻林宇的统治,光靠武力还不够,还需要有智谋和策略。他派人四处搜集情报,了解大秦军队的部署、朝堂的动态以及林宇的日常行踪。
为了增强实力,李逸还与一些江湖势力取得了联系。这些江湖势力中,有擅长暗杀的刺客组织,有精通奇门遁甲的神秘门派。李逸用重金和利益诱惑他们,让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神秘势力变得愈发强大。刺客组织负责收集情报和执行暗杀任务,一旦有对他们不利的人出现,便会在暗中出手。而那些精通奇门遁甲的门派,则在山谷中布置了各种机关和陷阱,以防被朝廷发现和围剿。
李逸看着日益壮大的势力,心中充满了得意。他认为,距离他们发动政变,推翻林宇统治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林宇也在积极应对,一场惊心动魄的正邪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陈武等扶苏旧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决定采取行动。他们认为,如今大秦局势混乱,林宇的新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引发了诸多问题,导致民不聊生。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大秦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做点什么。
陈武召集了扶苏旧部的将领们,坚定地说:“兄弟们,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如今陛下被奸臣蒙蔽,新政害民。我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一是为了给公子扶苏报仇,二是为了拯救大秦的百姓。”
众将领纷纷响应,他们开始秘密准备起兵的事宜。他们以各种借口,调动自己麾下的军队,逐渐向咸阳城附近集结。同时,他们还派人去联络一些对林宇新政不满的地方官员和势力,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十三、民间的混乱加剧
随着各方势力的暗中动作,民间的混乱愈发严重。那些被煽动起来的百姓,在谣言的蛊惑下,对新政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小规模的骚乱,百姓们聚集在一起,抗议新政的实施。
在咸阳城的集市上,一群百姓手持棍棒,大声叫嚷着:“废除新政,还我活路!”他们冲进一些店铺,打砸抢烧,场面一片混乱。店铺老板们吓得躲在一旁,敢怒不敢言。地方官员派出衙役前来维持秩序,却被愤怒的百姓围攻,衙役们寡不敌众,只能狼狈逃窜。
周边郡县也不太平,一些农民因为对赋税改革不满,拒绝缴纳赋税。他们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下,组成了所谓的“义军”,占据了一些村庄和小镇,公然与官府对抗。这些“义军”四处抢夺粮食和财物,使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彻底打乱。
民间的混乱局面让大秦的社会稳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经济发展也陷入停滞。商人们不敢出门做生意,农民们不敢安心种地,整个大秦陷入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之中。而这一切,正是那些暗中策划阴谋的势力所期望看到的,他们企图利用民间的混乱,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创造机会。
在民间混乱加剧的同时,朝堂上的斗争也愈发激烈。以李斯等部分大臣为首,不断在朝堂上对新政提出质疑和反对。李斯上奏道:“陛下,如今民间乱象丛生,皆因新政而起。百姓怨声载道,新政已然不得民心,还望陛下三思,尽早废除新政,以安抚百姓。”
林宇面色凝重,反驳道:“丞相此言差矣。新政的方向是正确的,旨在富国强兵,造福百姓。如今民间之乱,乃是有人蓄意煽动,绝非新政本身之过。”
这时,支持新政的蒙恬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圣明!那些企图破坏新政之人,居心叵测,意在扰乱朝局。我们应坚决彻查,严惩幕后黑手,而不是废除新政。”
李斯却不以为然,继续争辩道:“蒙将军,话虽如此,但如今局势危急,若不尽快采取措施安抚百姓,恐大秦江山不稳。废除新政,方能平息民愤。”
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林宇看着大臣们的激烈交锋,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对新政的争论,更是一场权力与阴谋的较量。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决策,否则大秦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林宇深知自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民间的混乱需要尽快平息,否则将引发更大的动荡;朝堂上的分歧若不解决,政令将难以推行;而那些暗中谋划的势力,更是如隐藏在黑暗中的利刃,随时可能给自己致命一击。
一方面,他要应对旧贵族联盟在朝堂上的反对,他们凭借着家族势力和人脉关系,不断对新政进行阻挠,试图迫使林宇妥协。另一方面,扶苏旧部的异动也让他忧心忡忡,这些曾经效命于扶苏的将领,若真的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将会给大秦军队带来分裂,削弱大秦的军事力量。
更让林宇头疼的是,神秘势力在暗中不断壮大,他们的行动诡秘,难以捉摸,不知道何时会发动致命攻击。而周昌虽然查到了谣言源头是赵高余党,但李逸等人却如同鬼魅一般,至今仍未被抓获,他们必定在谋划着更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