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林宇头疼的是,神秘势力在暗中不断壮大,他们的行动诡秘,难以捉摸,不知道何时会发动致命攻击。而周昌虽然查到了谣言源头是赵高余党,但李逸等人却如同鬼魅一般,至今仍未被抓获,他们必定在谋划着更大的阴谋。
经过深思熟虑,林宇做出了决断。他决定先稳定朝堂,对支持新政和反对新政的大臣分别进行安抚和劝说。他召集大臣们,语重心长地说:“诸位爱卿,大秦如今正面临危机,内有乱象,外有隐患。新政关乎大秦的未来,不能轻易废除,但朕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希望诸位能以大秦江山为重,摒弃分歧,共同应对危机。”
对于民间的混乱,林宇下令各地官员加大镇压力度,同时派遣得力干将前往民间,宣传新政的真实意图,消除百姓的误解。对于扶苏旧部,林宇决定先派使者前去沟通,试图化解他们的误解,避免内部战争的爆发。而对于那神秘势力,林宇则暗中加强了皇宫和咸阳城的防御,同时派出密探,全力追查他们的下落,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旧贵族联盟见林宇并未如他们所愿废除新政,决定将行动升级。他们认为,仅靠在朝堂上争论和在民间煽动骚乱,难以达到推翻林宇统治的目的。
赵平与王大人等核心成员商议后,决定联络地方上的一些实力派,共同起兵反对林宇。他们秘密派出使者,前往各地与那些对新政不满的豪强大族、部落首领进行谈判。
在北方的草原上,使者与一位强大的部落首领会面。使者向他承诺,若他起兵相助,成功后将割让大片土地给他,并且给予丰厚的财物。部落首领在利益的诱惑下,心动不已,答应出兵相助。
在南方,旧贵族联盟与一些豪强大族达成协议。豪强大族将提供粮草和兵力支持,作为回报,旧贵族联盟承诺在事成之后,给予他们更大的自治权,并且帮助他们恢复在新政实施前的各种特权。
同时,旧贵族联盟在朝中也加大了动作。他们收买了一些宫廷侍卫和太监,企图获取林宇的日常行踪和皇宫的防御部署等重要情报。他们计划在合适的时机,里应外合,发动政变,一举推翻林宇的统治。
旧贵族联盟的行动升级,使得大秦的局势变得更加危急,林宇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峻。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即将来临,大秦的命运悬于一线。
神秘势力在李逸的带领下,展开了一系列秘密行动。他们得知林宇加强了皇宫和咸阳城的防御后,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决定先削弱林宇的支持力量。
李逸派出刺客组织,对一些支持新政的大臣进行暗杀。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几名黑影潜入了一位大臣的府邸。他们身手敏捷,避开了府中的侍卫,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大臣的书房。大臣正在书房中批改公文,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刺客们手持利刃,突然发动袭击,大臣还来不及呼救,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除此之外,神秘势力还派人在各地制造混乱。他们破坏道路、桥梁,阻断各地与咸阳城的联系,使得朝廷的政令难以传达,物资运输也受到阻碍。他们还在一些重要的关卡和据点附近,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扰乱当地的军心和民心。
同时,李逸与那些精通奇门遁甲的门派一起,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咸阳城的奇袭计划。他们准备利用奇门遁甲之术,绕过咸阳城的防御,带领精锐部队直捣皇宫。李逸认为,只要能抓住林宇,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神秘势力的这些秘密行动,如同在林宇身边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给林宇和大秦带来巨大的灾难。
陈武等扶苏旧部在做出起兵的决定后,便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准备工作。他们以各种借口,不断调动军队,将分散在各地的兵力逐渐集中起来。
为了让起兵更具合法性,他们广发檄文,宣称当今皇帝被奸臣蒙蔽,新政祸国殃民,他们起兵是为了“清君侧,正朝纲”。檄文中列举了新政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及所谓奸臣的种种恶行,试图以此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在军事准备方面,他们不仅加强了士兵的训练,还积极筹备粮草和武器。陈武深知,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获胜的可能。他亲自到军队中视察,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对士兵们说:“兄弟们,我们是为了大秦的未来而战,为了公子扶苏的遗愿而战。如今陛下被奸臣迷惑,我们要挺身而出,还大秦一个清明!”
同时,扶苏旧部还派人去联络其他一些对林宇统治不满的势力,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庞大的联盟,共同对抗林宇。他们与一些地方官员、豪强大族进行沟通,试图说服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有些势力担心起兵失败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犹豫不决。但陈武并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自己的行动是正义的,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随着准备工作的逐渐完成,扶苏旧部距离起兵的日子越来越近,大秦的局势也愈发紧张。
在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的局势下,地方官员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呈现出摇摆不定的状态。
一些地方官员深知大秦如今面临的复杂局面,他们既看到了新政带来的一些积极变化,也感受到了民间因谣言和煽动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对于林宇的统治,他们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们受朝廷的任命,本应忠诚于皇帝,维护朝廷的政令推行;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如果继续坚定支持新政,会引发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危及自身的地位和安全。
在某个郡县,县令王大人面对日益高涨的民众抗议声,内心十分纠结。他深知新政中的一些举措,如兴修水利、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对当地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然而,眼前民众在谣言影响下对赋税改革的强烈抵触,让他压力巨大。当地的一些豪强大族也趁机对他施压,要求他抵制新政,否则就会煽动更多民众闹事。王大人在这种内外夹攻的情况下,不知该如何抉择。他一方面不敢公然违抗朝廷的命令,另一方面又害怕激起民变,自己的仕途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