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 > 第44章 度量衡正(第2页)

第44章 度量衡正(第2页)

在长度标准的确定上,成员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以人体部位为基础,如“尺”仍以成年男子的小臂长度为参照,但需进行全国统一规范。有的则提议以自然物体为标准,如以一定数量的黍粒排列长度为一尺。经过多轮讨论,综合考虑科学性、实用性和传承性,最终决定以当时普遍使用且相对稳定的秦尺为基础,规定一尺为二十三厘米,这个标准既与古代传统有一定延续,又经过科学测量和论证,便于在全国推行。

重量标准的讨论同样激烈。一些成员认为应参考古代的铢两制,加以改进完善;另一些则提出以水的重量为基准来确定重量单位。经过反复权衡,结合实际使用习惯和科学依据,确定一斤为十六两,每两约为十五点六二五克,这种十六两为一斤的进制在长期实践中证明较为合理,且便于计算和换算。

对于容量标准,有人建议以常见的容器为基础进行规范,如陶制的斗、升等;也有人主张以粮食的堆积密度来确定容量单位。最终确定以“斛”为最大容量单位,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并通过精确测量和实验,确定了各容量单位的具体容积,使其能够准确反映粮食等物资的数量。

在度量衡器具的制作规范方面,工程师们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规定了制作器具的材料必须保证质量和稳定性,如采用青铜制作标准量具,以确保其不易变形和腐蚀。制定了详细的制作工艺流程,从原料熔炼、模具制作到器具成型、打磨校准,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检测标准。同时,为了保证器具的精准度,设立了专门的校准机构,对新制作的度量衡器具进行严格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经过无数次的研讨和修改,度量衡统一方案的雏形逐渐显现,为大秦度量衡的统一指明了方向。

方案确定后,度量衡统一进入精细筹备阶段。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选定了几处具备先进铸造技术和充足资源的大型工坊,作为标准度量衡器具的制作基地。对这些工坊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扩建,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程师们精心设计了制作度量衡器具的模具,确保每一件器具的规格、精度都符合标准。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监控到成品检验,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保证生产出的度量衡器具质量上乘、精准无误。

为了确保新的度量衡标准能够顺利推行,各地官府开始着手准备宣传和推广工作。制作了大量的宣传册和告示,详细介绍新度量衡的标准、使用方法以及与旧度量衡的换算关系等信息。组织专人深入乡村、集市,向百姓讲解度量衡统一的意义和好处。还在各地设立了众多咨询点,为百姓解答疑问,确保百姓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度量衡标准。

在商业领域,各大商铺、钱庄和行会也积极配合。他们提前调整账目和交易规则,准备好使用新的度量衡进行交易和结算。同时,加强与官府的合作,协助监管市场度量衡的使用情况,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例如,商业行会制定了行业自律准则,要求会员严格遵守新的度量衡标准,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

一切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秦上下都在为度量衡统一这一伟大变革做着最后的冲刺,只待时机成熟,便正式推行新的度量衡标准。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颁布了度量衡统一诏令,宣告新度量衡标准正式推行。

诏令发布当日,咸阳城举行了盛大的新度量衡推行仪式。广场上人头攒动,百姓们纷纷前来目睹新度量衡器具的风采。李斯亲自登台,向百姓们介绍新度量衡的特点和优势:“诸位百姓,今日起,大秦将统一使用新的度量衡。此度量衡标准精准,使用方便,将消除交易中的混乱,让大家的买卖更加公平,生活更加富足。”随后,工作人员向百姓展示了新的度量衡器具,并现场演示了其使用方法和与旧度量衡的换算过程。

与此同时,各地官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官员们带领宣传队伍,走街串巷,向百姓发放宣传册,讲解新度量衡知识。在集市上,设立了临时的度量衡校准点,为百姓免费校准旧的度量衡器具,并以优惠价格出售新器具。为了确保推行工作顺利进行,官府增派了人手,维持秩序,并为百姓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

在商业领域,各大商铺和钱庄率先响应,开始使用新度量衡进行交易和结算。商人们感受到了新度量衡带来的便利,交易效率大幅提高,不再为度量衡的差异而烦恼。市场上的物价也逐渐稳定下来,以新度量衡为基础的价格体系开始形成。

新度量衡的推行,如同一股春风,吹遍了大秦的每一个角落,为大秦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保障新度量衡的稳定推行,维护市场秩序,朝廷建立了严密的监管体系。

设立了专门的度量衡监管机构,由忠诚可靠、精通业务的官员负责。该机构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对度量衡器具的制作、销售和使用进行全方位监管。监管人员定期巡查工坊,检查度量衡器具的制作是否符合标准,防止偷工减料、私自篡改刻度等违法行为。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人严惩不贷。

在市场流通环节,加强对商铺、集市等场所的监管。要求商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度量衡器具进行交易,不得私自使用旧的或不合格的器具。监管人员不定期对市场进行抽查,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以维护市场的公平交易环境。同时,鼓励百姓对市场上的度量衡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对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重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度量衡监管的良好氛围。

此外,还建立了度量衡器具的定期校准制度。规定商家和使用者每隔一定时间,需将度量衡器具送到指定的校准机构进行校准,确保其精度始终符合标准。通过这些严格的监管措施,新度量衡在大秦的推行秩序得到了有效保障,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让新度量衡尽快深入人心,得到百姓的广泛认同,朝廷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活动。

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乡村,张贴了大量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海报上详细介绍了新度量衡的标准、使用方法以及与旧度量衡的换算关系,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度量衡统一的意义和好处。同时,安排专人在集市、码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向百姓现场讲解新度量衡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