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不在力】“在意不在力”,粗一看,似乎要我们将肌肉全部放松,用意念去引导的意思,实际上用意是一个产生“阻力”的过程,我们练就“身备五弓”,就必须要懂得如何去“开弓”,这是关键。
但肌肉用力又会阻碍关节缝隙的撑开,使大筋无法撑拔,所以就得用意识去协调,而意识的根源必须建立在身体关节的“锁”与身体自身的“磨”上面,在肌肉不参与工作的情况下,使关节能够撑拔,大筋能够产生“劲”。
因此变主动用力为被动用力,借助自身身体的“磨”产生阻力,达到“开弓”的目的!
练拳的根本目地是增强实战能力,根本的改变是对人体的深度开发,家里养的猫、狗,他们天生有速度有劲力,反应迅猛……。
从根本来讲,不是它们拳打得好,而是它们身体的开发程度比人高很多,“筋骨、关节、内脏”都很强,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锻炼自己,伸一个懒腰,追逐嬉戏……,无不透露着对自身潜力的最大化表现。
如果说,我们人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开发身体,并且融入生活,坐、立、行、走间都能够用筋骨去带动,用整体去运动,用内脏去主宰,我相信,即使我们啥拳也不练,也会比一般人厉害。
人用智慧创造了拳,可以使攻击变得科学,环环相套,紧锣密鼓,与此同时,如果能注重自身潜能的开发,必定如鱼得水,有所建树!
传统武术讲“撑筋拔骨”,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大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关节之间,用于固定骨关节,并且保持关节有一定弹力的肌腱韧带。
另一类连接“肌肉”与骨关节之间的,区别于肌肉,但又跟肌肉连为一体的物质,如“跟腱”就是其中一种。有骨节的地方就有“大筋”,所以整个人体被大筋所连接着。
人们在运动时,一般很难分清到底使用的“大筋还是肌肉”,所以比较含糊。
健美运动员,就是通过不断刺激肌肉,使其变得发达而有线条,而我们练拳又恰恰相反。
我们要尽量避免肌肉用力,使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借助各种阻力使大筋拉紧,而后能够崩弹,产生更快的速度和劲力。
一个好的武者,一定是对自己的身体结构非常熟悉的,这样先区分而后盘练,才可以有质的改变!
(本章完)
喜欢开局签到刑警队请大家收藏:()开局签到刑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