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缕樱花熏香飘离海州湾时,朱五六的笛音恰好落在“和”字上。玄铁令牌的星图里,东海的光网节点重新变得圆润,那些被撕扯的光丝正以百济的稻田为中心,编织出更细密的网络。
扶桑国的节点并未消失,只是其上的“拓土”光纹被磨成了“互鉴”的形状,像两块相契的玉佩。
三日后,孝德天皇收到了朱五六托遣唐使带回的礼物——一支竹笛,笛身上没有任何刻痕,却在吹奏时能与扶桑的尺八产生天然共鸣。
随笛附上的纸条上写着:“日不落者,非强占天光,乃共沐日月。”
朱五六站在长安城的观星台上,望着星图上新生成的光带。
那光带从长安出发,向东绕过扶桑列岛,向西穿过波斯沙漠,在赤道附近汇成一个圆环。
玄铁令牌的文字缓缓浮现:“文明如星,各有其轨,共缀天河者,方为永恒。”
城下的早市又响起熟悉的喧闹,面摊老板的面团转得更圆了,酒肆的《诗经》吟唱里,竟混进了半句扶桑的“樱花谣”。
朱五六举起竹笛,这一次,远方回应的不仅是骨哨与驼铃,还有尺八清越的音色,在天地间织成更辽阔的交响。
竹笛尾端的青光突然暴涨,顺着星图的光带漫向两极。北极的冰原上,驯鹿骨哨与笛音相缠,在极光里拧出“生生不息”的光纹。
南极的冰山上,企鹅的足迹竟踏出《楚辞》里的“日月安属”,与长安的频率共振成环。
玄铁令牌轻轻震颤,星图边缘正生出无数新的光点,像春草般漫过未知的海域。
朱五六望着那圈贯通天地的光带,忽然明白所谓日不落,原是让每种文明的光芒,都能在共生里找到永恒的轨迹。
喜欢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请大家收藏:()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