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莫负好时光 > (55)闻道(下)(第2页)

(55)闻道(下)(第2页)

梁鹤铮说完便大马金刀地坐下了,眼尾扫过旁侧几个面带文弱之气的少年,似有得色。

李嵩却不急着回应,目光在他脸上停了半息,随后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只淡淡一句:“小明王士子慷慨激昂,此言亦有理。”

他顿了顿,复又道:“此题尚未毕,尚有谁愿谈谈?”

堂中寂静未歇,忽又有人起身。

那少年一袭月白儒衫,身形修长微弱,气质却温润如玉。他起身之际,有书卷微动,恰好落下一缕阳光映在他肩头,像被雪光点染的一角水墨。

温钧野心中一动,认出他来,便是唐玉芝的嫡亲弟弟唐珏。唐珏虽年仅十五六,却早在文会诗坛上露过面,素有“京中清议小隐”之称。只是他话不多,性子极静,温钧野与他虽有几面之缘,也未曾深谈。

如今,却是在这等争锋之下站了出来。

唐珏年纪不大,看起来文弱书生一个,却不惧梁鹤铮的锋芒。他向梁鹤铮拱了拱手,语声虽轻,却如涓流击石,清冽自持:“世子言虽锐,然偏颇耳。武可定乱,未可久安。自古兵革之世,民不聊生,天道恶之。”

他顿了顿,目光沉静,复又开口:“春秋诸国,礼崩乐坏,战事纷起,虽成群雄,却也致苍生涂炭。以文治国,以礼乐安民,方是久之之策。武功若无文治约束,不过恃力而已,与盗何异?”

梁鹤铮眉梢微扬,冷笑未言,一口气沉入胸中,终是忍不住讥讽出声,似是要将唐珏的书卷气踩在脚下如蝼蚁般轻蔑:“若无强兵,何以护你这清议?清言再美,也挡不住敌骑三万,破城一夕。”

梁、唐两人一静一动,风格迥异,却皆不肯相让。

李嵩仍未置评,只是伸手轻叩案几两声,轻启唇:“安静安静,我们再议一人。”

忽然,一道低沉却清晰的嗓音,从众人之间缓缓响起。

“我说句粗话,诸位莫笑。”声音来自侧后方,少年身形高大却不张扬,站起时并无半分矜持作态。他腰背挺直,眼神却沉着如岳,话虽寻常,气度却叫人不敢小觑。

正是温钧野。

堂中有少年窃窃私语——他在这一群满腹文章的士子中,素来名声不显,京中子弟多知他拳脚极好,却说他“书念得不济”,“老三不过能打,不能辩”。

然此时他站起,神色淡然,虽紧张却无畏怯之色。他不是擅辞令之人,从未在这类辩议中出风头。但今日,不知为何,他竟站了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