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再次照亮京城时,宰相府被围的消息不胫而走。百姓们站在朱雀大街议论纷纷,却无人注意到街角茶楼里,两个身着便服的人相对而坐。苏半夏推过一杯新茶,杯底压着张纸条,上面只有三个字:"翰林院"。
张小帅端起茶杯,热气模糊了视线。他想起陈阿七常说的话:"天总会亮的。"如今,他要做的,就是成为那道刺破黑暗的光,哪怕前路荆棘遍布,哪怕敌人藏得再深。因为他知道,有些责任,一旦肩负,便永不卸下。
玉影迷踪:授勋之后的暗流惊澜
三日后的紫禁城金銮殿,阳光透过琉璃瓦折射出万千碎金,将丹陛映得璀璨夺目。张小帅身着崭新的绯色官服,胸前的孔雀补子随着呼吸微微起伏。当皇帝亲手将新铸的绣春刀挂在他腰间时,刀鞘上精雕的云雷纹泛着冷冽的光,沉甸甸的重量仿佛压着无数亡魂。
"张小帅护国有功,特擢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司礼监太监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群臣的祝贺声中,张小帅却恍若未闻,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刀鞘纹路——那交错的云雷,竟与老王倒下时手中紧攥的半块玉佩上的纹路如出一辙。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老王染血的手掌塞进他怀中玉佩的温度,老人临终前气若游丝的叮嘱,此刻都化作心头难以言说的酸涩。
授勋仪式结束后,张小帅独自走向宁王府旧址。残垣断壁间,积雪尚未消融,陈阿七倒下的地方,血痕已被白雪覆盖。他带着几名锦衣卫进入书房,暗格机关早已被破坏,但当指尖触到暗格底部的夹层时,一个素白信封悄然滑落。
展开信笺的刹那,张小帅瞳孔骤缩。素白的宣纸上,一行朱砂小字刺得人眼疼:"真正的长生之秘在九重宫阙,当心持玉人。"字迹工整却透着几分诡异,没有落款,没有印章,仿佛凭空出现。他反复摩挲纸面,突然发现朱砂里混着极细的金粉,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是西域进贡的特殊颜料,寻常人根本无法得到。
"大人,有发现!"一名锦衣卫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在书房暗格里,他们找到了一本泛黄的账本,详细记录着近年来工部采买的特殊材料,其中不乏西域奇珍和炼丹所需的珍稀药材。更令人心惊的是,账本最后一页赫然写着:"所需材料已备齐,静待'玉人'指令。"
张小帅将账本收好,目光再次落在那封神秘信件上。"九重宫阙"显然指的是皇宫,而"持玉人"又会是谁?双鱼玉佩已经合二为一,难不成还有其他玉佩?他想起授勋时,皇帝佩戴的翡翠扳指上,似乎也刻着类似的云雷纹。
夜色渐深,张小帅换上便服,悄然来到苏半夏的住处。漕帮的据点里,苏半夏正在灯下研究从宁王府搜出的丹方。当她看到那封神秘信件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这种朱砂金粉,我只在祖父的遗物里见过。当年他查办西域使团案时,缴获过类似的颜料,据说只有皇室成员才能使用。"
两人正说着,窗外突然传来轻微的响动。张小帅迅速吹灭烛火,抽出绣春刀。一道黑影破窗而入,手中匕首直取苏半夏咽喉。张小帅挥刀格挡,金属相撞的火星中,他瞥见刺客袖口露出的云雷纹刺青——与宁王私军的标记如出一辙。
"还有漏网之鱼!"苏半夏甩出软剑,银镯在黑暗中划出冷光。刺客见势不妙,转身欲逃,却被张小帅掷出的磁石锁缠住脚踝。当火把重新亮起时,他们发现刺客口中咬着毒囊,已经服毒自尽,只在怀中找到半块刻着莲花纹的玉佩。
莲花纹玉佩与双鱼玉佩放在一起,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玉佩内侧刻着一行极小的字:"三玉合璧,长生可期。"张小帅突然想起宁王密室里的壁画,那些道士炼丹的场景中,祭坛上摆放的正是三块不同纹路的玉佩。
"看来宁王只是棋子,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苏半夏神色凝重,"皇帝虽然下旨彻查,但最近却频频召见西域使者,工部也在秘密打造一批特殊器物。"她展开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个巨大的丹炉,与宁王密室里的丹炉相似,却更为复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小帅握紧绣春刀,刀鞘上的云雷纹仿佛活了过来。他想起授勋时群臣中几道意味深长的目光,想起皇帝在看到双鱼玉佩时瞬间凝固的表情。所有线索如同乱麻,却又隐隐指向一个方向——皇宫深处,藏着一个足以颠覆天下的秘密。
"我们必须潜入皇宫。"张小帅望着窗外的宫墙,月光洒在绣春刀上,泛起森冷的光,"但在此之前,要先找到第三块玉佩。"他摩挲着怀中的双鱼玉佩,想起老王临终的笑容,那笑容里不仅有托付,更有未尽的牵挂。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小帅和苏半夏明察暗访,从京城的古玩铺子,到漕帮的情报网,都在寻找第三块玉佩的下落。终于,在城西的一家当铺里,他们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三个月前,有个神秘人当掉了一块刻着龙纹的玉佩,当票上的字迹,竟与那封神秘信件上的如出一辙。
当他们顺着线索找到当铺老板时,却发现人已经遇害。老板手中紧攥着半张当票,上面的编号指向城郊的一座破庙。深夜,张小帅和苏半夏潜入破庙,却发现这里早已被布置成一个临时的炼丹场,地上散落着丹炉碎片,还有几具身着西域服饰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