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64章 巴巴罗萨(第4页)

第64章 巴巴罗萨(第4页)

朱可夫等军事将领心急如焚,一再请求斯大林立即授权发布早已拟好的反击指令和动员令。但斯大林却以“情况尚不明朗”、“需要进一步核实”、“避免引起更大规模冲突”等理由,一再拖延。他甚至在一次会议上,对着那些主张立即强硬反击的将领们咆哮道:“你们是不是想挑起战争?!你们这是在制造恐慌!” 朱可夫元帅后来回忆说,当时斯大林的脸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困惑和愤怒,他似乎完全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给打懵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战争爆发后的最初几个小时,甚至是一两天之内,苏联的最高统帅部似乎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指挥真空”。斯大林本人,据一些传闻(比如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提到,但其真实性一直存有争议),在最初的震惊和愤怒之后,一度陷入了极度的消沉和沮丧之中,甚至连续几天把自己关在莫斯科郊外的孔策沃别墅里,闭门不出,不接见任何人,仿佛对前线的战局已经失去了控制。而铁木辛哥、朱可夫这些高级将领,在缺乏最高统帅明确指令的情况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前线局势急剧恶化,陷入一种“无明确命令可执行”的尴尬和焦虑境地。

这种最高指挥层的短暂“瘫痪”,无疑对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抵抗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就在苏联西部边境已经炮火连天、血流成河,无数城市已经遭到德国空军轰炸的时候,一场在外交史上堪称“黑色幽默”的会面,才姗姗来迟地在莫斯科的苏联外交部上演。

莫斯科时间,6月22日清晨5点30分左右(一说更晚一些),也就是德军入侵已经开始了近一个半小时之后,德国驻苏联大使弗雷德里希·冯·舒伦堡伯爵,才被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召至外交部。

舒伦堡大使,这位在外交界以严谨和风度着称的德国贵族,此刻的脸色想必是极其难看和尴尬的。他手中拿着一份来自柏林的、措辞强硬的照会——实际上就是一份迟到了一个半小时的“宣战书”。这份照会颠倒黑白,将战争的责任归咎于苏联方面“违反条约”、“集结军队”、“威胁德国安全”等等。

当舒伦堡大使艰难地(据说他当时“声音颤抖”、“神情悲哀”)宣读完这份照会的主要内容后,莫洛托夫,这位以冷静和强硬着称的苏联外长,面无表情地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冰冷的愤怒。

等舒伦堡读完,莫洛托夫沉默了片刻,然后用他那特有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平板语调,一字一句地反问道: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宣战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接着说出了那句后来被载入史册的、充满了蔑视和讽刺的经典回应:

凭什么?就因为我们忠于互不侵犯条约吗?就因为我们没有屈服于挑衅吗?难道我们活该如此?你们的飞机已经在轰炸我们的城市,和平居民已经在死亡,现在你们才给我们送来宣战书?

据一些史料记载,莫洛托夫在极度的愤怒和克制中,可能还用一种更加辛辣的讽刺口吻补充了一句:

这份照会,恐怕送得太迟了吧?

面对莫洛托夫冰冷的质问和辛辣的讽刺,舒伦堡大使更是无地自容。这位据说私下里坚决反对希特勒对苏开战的职业外交官,此刻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羞耻。他低声回应道:

人民委员先生,我为此深感遗憾。我已经尽我所能去阻止这场战争了。

这场气氛诡异而又充满了历史讽刺意味的“宣战”仪式,在压抑中匆匆结束。舒伦堡大使随后被苏联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人物”,限期离境。苏德两国的外交关系,在炮火声中,正式宣告破裂。而舒伦堡大使在回到德国后,于1944年参与密谋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被处决!这是后话。

外交的虚伪面纱被撕破之后,战场上的现实更加残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