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64章 巴巴罗萨(第5页)

第64章 巴巴罗萨(第5页)

外交的虚伪面纱被撕破之后,战场上的现实更加残酷。

德军的攻势如同水银泻地,势不可挡。苏联的边境防线,在德军的空地一体、多路突击之下,几乎是瞬间就全面崩溃了。

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古德里安和霍特的装甲集群,像两把巨大的铁钳,从南北两翼向心突击,试图合围部署在这里的苏联西方面军主力。

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也高速推进,苏军西北方面军节节败退,波罗的海沿岸的城市相继失守。

在乌克兰,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虽然遭遇了苏军西南方面军较为顽强的抵抗(苏军在这里集中了较多的坦克部队,甚至一度发动了反冲击),但在德军强大的空中优势和整体战术优势面前,苏军的防线也很快被突破,广阔的乌克兰粮仓门户洞开。

无数的苏联红军部队,因为战前兵力部署过于靠前,又缺乏纵深防御体系和有效的机动预备队,在德军的快速穿插和分割之下,很快就陷入了被包围的绝境。他们与后方的联系被切断,弹药和给养无法补充,伤员得不到救治,只能在绝望中进行着最后的抵抗。

然而,即使在如此惨烈的溃败之中,依然有无数苏联军人和平民,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在布列斯特要塞,一小股被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团团包围的苏军守军,在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的情况下,硬是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战斗意志,在要塞的残垣断壁之间,与数倍于己的德军激战了近一个月之久!他们用机枪、手榴弹甚至石头和砖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直到7月中下旬,要塞里最后几名幸存的抵抗者才倒下。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们,用他们的生命,向全世界宣告了苏联人民抵抗侵略的决心,他们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边疆之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广阔的苏德战线上,无数像布列斯特要塞守军这样的小部队,虽然明知必死无疑,但依然选择坚守阵地,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默默地牺牲在了保卫祖国的疆土之上。他们的英勇抵抗,虽然无法扭转战争初期的颓势,但却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迟滞了德军前进的步伐,也为苏联后方争取了极其宝贵的动员和撤退时间。

德军的装甲部队,在战争开始的头几天里,确实创造了令人惊愕的推进速度,有些地方甚至一天就能前进上百公里!胜利的消息雪片般飞向柏林,也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更加坚信,他们那“三个月解决苏联”的狂妄计划,似乎真的就要实现了。

远在柏林的希特勒,在听取了前线传来的“辉煌战果”后,据说得意洋洋地向全世界宣布:“苏联,已经在战争的头一天,就被彻底打垮了!”他似乎已经看到了纳粹的铁蹄踏遍整个俄国大地的“美好”景象。

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那厚重的红墙之内,斯大林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愤怒和(或许还有)一丝不为人知的恐惧之后,终于也从短暂的“失语”状态中走了出来。面对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告急电报和墙壁上那幅巨大的苏联地图(上面已经被代表德军进攻方向的红色箭头戳得千疮百孔),他默默地点燃了一根香烟——那是他在这个漫长而残酷的战争时期,点燃的第一根,也绝不是最后一根香烟。烟雾缭绕中,他那双深邃而冷酷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是困惑,是愤怒,是懊悔,但或许,还有一丝尚未熄灭的、在绝望中寻找生机的钢铁般的意志……

审判日的号角已经吹响,一场席卷整个东欧平原、将吞噬数千万生命的血色长剧,才刚刚拉开它沉重的幕布。对于斯大林,对于苏联,对于整个世界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