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19日,眼看着前线局势越来越糜烂,希特勒知道,必须得找个“替罪羊”来为这场失败负责了。他首先就把矛头对准了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希特勒认为,正是布劳希奇的“指挥不力”和“悲观情绪”,才导致了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失败。于是,他毫不留情地解除了布劳希奇的陆军总司令职务,并且做出了一个更加惊人的决定——由他阿道夫·希特勒本人,亲自兼任德国陆军总司令!
这位“奥地利下士”而且还是从来没有指挥过士兵的“传令兵”,现在不仅是德国的最高元首、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还成了直接指挥陆军作战的“一线总指挥”!那以后的战场上的德军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对于那些在前线苦苦支撑、深知兵败如山倒滋味的德军高级将领们来说,希特勒的这个决定,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知道,这位刚愎自用、而且对实际军事情况一窍不通的元首,一旦直接插手指挥,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像古德里安这样的装甲兵悍将,更是对希特勒的“死守令”和瞎指挥忍无可忍。古德里安在一次与希特勒的激烈争吵中,当面顶撞元首,力陈必须进行有组织的、弹性防御式的撤退,以保存实力,避免部队被全歼。希特勒听到后暴跳如雷:不,我不准你这么做!古德里安表示目前前线已经没有适宜的阵地可供选择,如果要保存部队实力,除了撤退别无选择
希特勒:那您就应当在原地挖战壕,坚守每一寸土地。
古德里安:那里的冻土已经1米多厚,挖不动了。
希特勒:那你就应当用榴弹炮炸出弹坑,构筑阵地,一战时我们在佛兰德就是采用这种办法。
古德里安,现在我们每个师就四门榴弹炮,而且每门就50发左右炮弹,况且就算是真炸出弹坑,也只能炸出脸盆大小的坑,周围全是焦土,根本不能用做阵地使用,就算真炸了,我们拿什么来抵抗俄国人。
可是吧,古德里安的苦口婆心的劝说,咱这位“奥地利下士”就是不听,也不信!
在晚餐时古德里安坐在希特勒旁边,古德里安再一次表达要撤退的意愿,甚至说不行您到前线看一下或者派个代表也行。希特勒听到后再次暴跳如雷:我现在离不开我周围的人!
希特勒被古德里安的“犯上”言论气得七窍冒烟,并很快就解除了他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的职务,把他打发回了后方“养病”。
其他一些主张进行战术性撤退的将领,比如霍普纳等人,也相继遭到了解职或斥责。东线德军的指挥层,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最高统帅部(主要听希特勒的)和陆军总司令部(现在由希特勒亲自领导)之间,以及前线指挥官与后方大本营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就如同一道“裂缝”慢慢的在裂开。德国的战争机器,在战略决策层面,开始失去了原有的主导力和灵活性。
与德军方面的混乱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国内空前高涨的士气和对胜利的渴望!
莫斯科城下的大反攻,是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战略性胜利!
在12月和次年1月,苏军在各个方向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成功地收复了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伊斯特拉、卡卢加、叶列茨等一系列重要城镇。德军被从莫斯科城下击退了100到250公里不等,苏联首都面临的直接威胁,终于解除了!但也因为自身兵力不足等一系列劣势,没有在扩大更多战国。
1941年12月13日,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联名发表了告人民书,正式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布了莫斯科城下粉碎德军进攻的伟大胜利!消息传来,整个苏联都沸腾了!那些在后方辛勤工作的人们,那些在沦陷区坚持斗争的人们,那些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的红军将士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联的报纸、电台等所有宣传机器,都开足了马力,连篇累牍地报道前线的胜利消息,颂扬红军将士的英雄事迹,揭露德国法西斯的残暴罪行。一个响亮的口号开始传遍全国:“德国侵略者从来就不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必将被粉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斗志,也增强了他们战胜法西斯的信心。苏联全国,也从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开始逐步转入了战略防御与局部反攻相结合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