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城下的大反攻,虽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将德军从苏联首都的大门口赶了回去,但这场胜利的代价,也是极其惨痛的。
整个莫斯科会战(从1941年9月底的“台风”行动开始,到1942年1月底2月初苏军反攻基本结束),苏军的伤亡情况,虽然各种史料记载不一,但综合来看,其阵亡、受伤、被俘和失踪的人数,可能高达八十万到九十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而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受的损失,据估计也在二十万到二十三万人左右,同样是元气大伤。
而整个“巴巴罗萨”从1941年6月22日到1942年1月也算是结束了,苏联红军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所遭受的损失,简直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仅仅是被俘和阵亡的人数,就达到了令人咂舌的四百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受伤的人数,总的伤亡可能高达五百三十万到六百二十万之间!损失的坦克约两万辆,飞机约两万一千架!这样的损失规模,这要是放在欧洲的一些小国身上,估计已经没灭好几次了。恐怕连希特勒本人在战前都没有预料到。而放眼整个苏德战争,百万伤亡以上的战役更是家常便饭!
而德国方面呢?虽然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但其自身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到1942年初,德军在东线的阵亡和被俘人数约为四十万人,总伤亡人数(包括受伤)也达到了约一百三十五万人左右。损失的坦克(很多是因为严寒、泥泞导致的故障和被迫抛弃)约一千五百辆,飞机也损失了约五百架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些损失中,包含了大量在战争初期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老兵油子”,他们的阵亡,是后期补充的新兵所难以弥补的。
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闪电战”的恐怖威力,战损比更是达到了恐怖的8倍,但莫斯科城下的失败,也宣告了这种旨在速战速决的战术的“最后荣光”。从此以后,德军再也难以在东线复制那种摧枯拉朽般的胜利了。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使得东线战场的冬季战线暂时稳定了下来。双方都因为巨大的消耗而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战略相持阶段。德军被迫在冰天雪地中,打一场他们最害怕也最不擅长的消耗战、持久战。这对于德国这样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工业国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似乎又在重演。
斯大林,在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保卫战中,凭借其坚强的意志和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比如坚持留在莫斯科、举行红场阅兵、以及最终批准朱可夫的反攻计划),在苏联人民心目中,再次树立起了“伟大领袖”、“拯救苏联的英雄”的光辉形象。他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但也正是因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让斯大林同志的自信心又开始有点“飘”了。他似乎觉得,既然能在莫斯科城下打败德国人,那接下来就应该乘胜追击,把侵略者彻底赶出苏联国土!于是,他不顾朱可夫等一些前线将领关于“部队需要休整补充、不宜立即发动更大规模反攻”的谨慎建议,开始雄心勃勃地策划和制定下一阶段更大规模的战略反攻计划。他的目光,可能已经投向了南方的哈尔科夫,或者北方的列宁格勒,梦想着能尽快解除对这些重要城市的威胁,甚至一举将战争引向德国本土。这种急于求成、甚至有点好大喜功的心态,也为苏军在1942年春夏之交可能遭遇的新的挫折,埋下了伏笔。
在莫斯科保卫战最艰苦的日子里,在广大的苏联沦陷区,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其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比如,年轻的女游击队员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这位年仅18岁的莫斯科共青团员,在执行烧毁德军马厩的任务时,不幸被叛徒出卖而被俘。面对德军的严刑拷打和百般凌辱,她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秘密。最终,在1941年11月29日,德军(据称是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的士兵)在莫斯科近郊的佩特里谢沃村,当着被召集起来的苏联平民的面,残忍地将她绞死。为了恐吓当地居民,德军甚至将她的遗体在绞刑架上悬挂了一个多月,并对其进行了令人发指的亵渎(在她牺牲后,她的一侧乳房被割掉,眼睛也被挖掉)。当后来苏军解放该地区,发现卓娅的遗体时,所有在场的官兵都被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激怒了!他们发誓要为卓娅报仇!斯大林在得知卓娅的英雄事迹和德军的残暴行径后,也勃然大怒!据说他亲自下达了一道命令:遇到杀害卓娅的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的任何官兵,苏军部队绝不能接受他们的投降,一律格杀勿论!卓娅的英雄形象,后来成为了苏联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法西斯侵略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苏联青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苏联和德国在东线战场上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双方都以为自己才是这场世界大战的主角的时候,一个来自遥远东方太平洋的消息,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炸弹,瞬间改变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和走向。
1941年12月7日,一个让所有美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日本联合舰队,在没有事先宣战的情况下,悍然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最重要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消息传来,举世震惊!美国,这个一直奉行“孤立主义”、在战争边缘“隔岸观火”的工业和经济巨人,终于被彻底激怒了!罗斯福总统向国会发表了着名的“国耻日”演说,美国正式对日宣战!紧接着,德国和意大利作为日本的盟友,也相继对美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才真正从一场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地区性冲突,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所有主要大国、遍及四大洋五大洲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珍珠港的炮声,对正在莫斯科城下苦苦支撑的斯大林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他终于不用再担心日本关东军会从远东背后捅他一刀了(虽然佐尔格的情报早就这么说了,但他心里可能还是有点不踏实)。现在,日本既然跟美国干上了,那它就更没有精力和胆量再来招惹苏联了。苏联,终于可以暂时摆脱两线作战的噩梦,集中全力对付西边的德国法西斯了!
那么,小小的日本,为什么敢去招惹美国这个“巨人”呢?在这场看似疯狂的军事冒险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呢?而美国的加入,又将如何深刻地改变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最终结局呢?从下一卷开始,咱们就把镜头,暂时从冰天雪地的东欧平原,转向烈日炎炎的太平洋战场,去看看那场同样波澜壮阔、也同样充满了阴谋与血腥的——太平洋战争!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