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77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4页)

第77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4页)

诺门罕的炮声刚刚平息,欧洲那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就全面燃起了。德国“闪电”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日本一看,世界大乱,这可是浑水摸鱼、实现自己“大东亚共荣圈”美梦的“天赐良机”啊!

为了确保在自己集中精力实施下一步战略行动时,北方的苏联不会在背后捅刀子,也为了从诺门罕惨败的阴影中暂时解脱出来,日本政府开始积极寻求与苏联改善关系,或者至少是达成一种暂时的“互不侵犯”的默契。

《日苏中立条约》:各怀鬼胎的“暂时妥协”与最后的幻想破灭 (1941年4月)

1941年4月13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这位爷可是个坚定的“三国同盟”和“南进论”的鼓吹者)在访问欧洲、途径莫斯科时,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亲自见证下,签署了为期五年的《日苏中立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并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另一方保持中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条约的签订,对双方来说,都是出于各自复杂的战略考量:

对日本而言,它暂时稳住了北方,使其可以集中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放手实施“南下”战略,而不必担心苏联会趁机从背后插一刀。松冈洋右甚至还天真地幻想,这个条约能够成为日后日、德、意、苏四国瓜分世界(特别是肢解大英帝国)的某种基础。

对苏联而言,它也暂时缓解了来自东方的军事压力,使其可以更专注于应对西边日益增长的德国法西斯威胁。斯大林可能也希望,这个条约能够麻痹一下希特勒,为苏联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尽管他心里清楚,希特勒的保证跟废纸没什么区别。

当然,这两个在当时都心怀鬼胎的“老狐狸”——斯大林和日本的当权者们——心里都清楚得很,这所谓的“中立条约”也就是一张纸,是特定时期互相利用的工具,一旦形势变化,说撕就撕,连个招呼都不会打。但至少在当时,它为日本战略方向的“由北转南”,提供了重要的外交和心理上的支撑。

既然“北进”这条路,在张鼓峰碰了壁,在诺门罕更是撞得头破血流,被证明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那么,对于资源极度匮乏、又急于通过扩张来摆脱困境的日本来说,唯一的选择,就只剩下“南下”了。

南边有什么?有的是让日本人垂涎三尺的好东西!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那可是世界闻名的“油库”,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油田,石油产量丰富得很,而且品质优良!英属马来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盛产天然橡胶和锡矿,那都是打仗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法属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则是东南亚的大米仓,能解决日本国内的粮食短缺问题!

更妙的是,这些地方的“老主人”——荷兰、法国,在1940年夏天,已经被德国老大哥的“闪电战”给打趴下了,一个投降,一个被占领,根本无力再管这些远在天边的殖民地了。而另一个“老牌帝国主义”英国呢?虽然还在丘吉尔的带领下苦苦支撑,但也自顾不暇,根本没多少力量来保卫它在东南亚的那些“肥肉”了。

这在日本人看来,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遍地是黄金啊!这些曾经被西方列强霸占了几百年的“无主宝藏”(至少在他们看来是这样),现在不正是“天照大神”赐予“大日本帝国”的吗?只要拿下了这些地方,日本就能彻底摆脱对美国的石油依赖,就能获得足够的战略资源,就能把“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变成现实!

然而,要想“南下”,就必然要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也是最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在太平洋上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并且对日本的扩张野心日益警惕的美国海军,特别是其部署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主力!这是悬在日本“南下”生命线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的日本,退无可退!国内的军国主义狂热也达到了顶峰。在他们看来,与其屈辱地接受美国的“摆布”,不如赌上国运,与之一战!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