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06章 背刺哈尔科夫(第3页)

第106章 背刺哈尔科夫(第3页)

部署在突出部南北两翼的苏军第9集团军等部队,在德军装甲集群的猛烈冲击下,几乎是一触即溃,防线被轻易地撕开。德军的坦克,长驱直入,迅速地将伊久姆突出部的“瓶口”,给死死地扎住了!

德军这次参战的总兵力,虽然只有大约34万人,在数量上可能还不如当面的苏军多。但他们胜在兵力集中,行动协调,而且拥有强大的装甲突击力量和空中优势。他们用一次教科书般的“闪电战”反击,再次给那些还沉浸在“人海战术”幻想中的苏军指挥官们,好好上了一堂“什么叫现代化大兵团合成作战”的课。

伊久姆陷阱关闭

1942年5月22日,德军的南北两支装甲矛头,在伊久姆突出部后方的巴拉克列亚以东地区,胜利会师!一个巨大的、死亡的包围圈,就此形成!

苏联西南方面军的主力——第6集团军、第57集团军以及博布金战役集群的大部,连同南方面军的第9集团军等部队,总计超过二十万大军,就这样,被德军死死地困在了伊久姆至巴拉克列亚之间那片泥泞的土地上!

包围圈一旦形成,德军并没有急于发动总攻,而是采取了更稳妥、也更恶毒的“围而不打”的战术。他们迅速地在包围圈的四周,构筑起了一道道由反坦克炮、机枪火力点和坦克组成的“钢铁壁垒”,彻底切断了被围苏军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和补给。然后,就用飞机和大炮,对包围圈内的苏军进行着不间断的、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的消耗性轰炸和炮击。

被围困的苏军部队,立刻就陷入了地狱般的绝境。粮食、弹药、油料迅速耗尽。春季的泥泞,使得他们的坦克和车辆都陷在泥里,动弹不得,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突围。指挥系统彻底瘫痪,各个部队之间失去了联系,只能各自为战,像一群没头苍蝇一样在包围圈里乱撞。

铁木辛哥元帅看着地图上那个正在被德军越勒越紧的包围圈,心急如焚。他多次向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发电报,请求允许被围部队立即放弃重装备,向东突围。

但赫鲁晓夫这位“革命热情”过剩的政委,却依然固执地认为,苏军还没有输,还有反败为胜的希望!他向斯大林报告说,前线的局势依然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德军的反击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能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粉碎敌人的阴谋,重新夺回战场的主导权!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撤退,认为那是“动摇军心”的“投降主义”!

斯大林,在听取了这些相互矛盾的报告之后,再次选择了相信那些听起来更“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他驳回了铁木辛哥的撤退请求,严令被围部队必须“坚守阵地,等待方面军主力的反击”!

这道命令,对包围圈内的二十多万红军将士来说,无异于一张死亡通知单。

从5月22日到25日,被围的苏军部队,在绝望之中,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也是自杀式的突围尝试。他们用血肉之躯,去冲击德军那由机枪、大炮和坦克组成的钢铁火网。每一次冲锋,都在德军密集的火力面前,留下了成片成片的尸体。第21、第23坦克旅等苏军的装甲精锐,在突围中几乎全军覆没。第57集团军也基本被打残。大量的红军军官,包括第6集团军司令员戈罗德尼扬斯基中将、第57集团军司令员波德拉斯中将等高级将领,都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或者被俘。一些步兵师,在失去了指挥、耗尽了弹药之后,甚至自行瓦解,士兵们四散而逃,或者在绝望中举起了双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伊久姆突出部,这个曾经被苏军寄予厚望的“反攻跳板”,最终变成了一个吞噬了二十多万红军将士生命的巨大“死亡陷阱”。

惨烈收场与高层的沉默

到1942年5月28日,伊久姆突出部内的枪声,总算是基本平息了下来。苏军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完全停止。剩下的,只有德军士兵在战场上打扫战利品、清点俘虏的身影,以及那遍布原野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尸体和被击毁的坦克残骸。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这场苏军在1942年春天发动的、也是唯一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反攻,最终以一次灾难性的、彻头彻尾的惨败而告终。

这场战役的损失,对苏军来说,是极其惨重的:

据战后统计,苏军在这次战役中,伤亡和被俘的总人数,高达约27万人!其中阵亡约8万9千人,被俘的人数更是超过了21万4千人!大量的坦克、火炮等技术装备,也落入了德军之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