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19章 铁血雨岭(第2页)

第119章 铁血雨岭(第2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942年10月13日深夜,两艘巨大的、如同幽灵般的钢铁巨兽,在日本第三战队司令栗田健男中将的率领下,悄无声息地驶入了“铁底湾”。它们,就是日本联合舰队的骄傲——高速战列舰“金刚”号和“榛名”号!

这两艘巨舰,装备着威力无穷的356毫米(14英寸)主炮。这种大口径炮弹,原本是设计用来跟敌人的战列舰进行海上对决的。可现在,它们的目标,却是亨德森机场那几条简陋的、用钢板铺就的跑道,以及那些停放在露天、毫无防护的美国飞机。

凌晨1点33分,随着栗田健男一声令下,“金刚”号和“榛名”号上的16门巨炮,同时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

一时间,整个瓜岛都在剧烈地晃动,仿佛发生了八级地震!炮弹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像一场密不透风的“铁雨”,铺天盖地地砸向了亨德森机场。

岛上的陆战队员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如同世界末日般的炮击给彻底打懵了!一个幸存的飞行员后来回忆道:“那根本不是炮击,那是天塌下来了!整个岛都在晃动,泥地在咆哮,你甚至能感觉到那些重磅炮弹砸在地上时,那股巨大的冲击波像雨点一样砸在你的胸口,让你无法呼吸!”

炮击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两艘日本战列舰,总共向着那个小小的机场,倾泻了超过900发356毫米的重磅炮弹,其中还夹杂着大量专门用于破坏跑道和引燃目标的燃烧弹和高爆弹。

第二天清晨,当炮声终于停息,幸存的美军官兵们从散兵坑和掩体里爬出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永生难忘:

整个亨德森机场,已经变成了一片布满了巨大弹坑、到处冒着黑烟的焦土。两条主跑道被彻底摧毁,机场上90%以上的设施,包括指挥塔、机库、维修车间,都被夷为平地。更惨的是,停放在机场上的近90架美国飞机,有超过一半被彻底炸毁,剩下的也大多带伤,能够起飞作战的,寥寥无几。航空油库更是被直接命中,燃起了冲天大火,黑色的浓烟在几公里外都清晰可见,那大火,整整烧了好几个小时。

埃德森上校在事后视察机场时,看着那片狼藉的景象,用他那嘶哑的声音,对范德格里夫特将军说了一句:“这次,他们不是想打败我们。他们是想毁灭我们。”

这次毁灭性的舰炮轰击,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将“仙人掌航空队”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那点家底,给彻底清零了。亨德森机场的作战能力,也近乎瘫痪。

地面决战打响:百武的总攻

在用战列舰的巨炮,把亨德森机场给“犁”了一遍之后,百武晴吉觉得,时机成熟了。他相信,美军的空中力量已经被彻底摧毁,士气也肯定跌入了谷底,现在,正是他手下的陆军勇士们,上场“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从10月23日深夜开始,日军的地面总攻,在瓜岛南部的丛林和西面的马塔尼卡乌河沿岸,同时打响了!

战斗焦点一:拉沃河谷的机枪与肉搏

在机场南侧,也就是之前埃德森岭战斗的主战场附近,丸山政男指挥的日军第二师团主力,再次从那片被诅咒的丛林里钻了出来。他们要面对的,是美国陆军第164步兵团和海军陆战队第7团的混合防线。

战斗的模式,几乎是埃德森岭的“翻版”,但规模更大,也更血腥。日军的步兵,在夜色的掩护下,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一波又一波地向着美军的阵地发起“万岁冲锋”。美军则依托着相对完善的工事,用机枪、迫击炮和铁丝网,织成了一张张死亡之网。

在一个被称为“棺材角”的阵地,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日军的突击小队,利用黑暗和地形的掩护,匍匐前进,一度摸到了美军的战壕边缘,双方士兵甚至能闻到对方身上的汗臭味。紧接着,就是一场最原始、最野蛮的近距离搏杀!手榴弹在战壕里爆炸,刺刀与工兵铲碰撞出火花,士兵们用枪托、拳头、甚至石头,进行着最后的、也是最绝望的战斗。

在这场血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位机枪班长——约翰·巴斯隆,以几乎传奇般的勇敢与坚韧,一战成名。他所指挥的机枪阵地,恰恰位于日军主攻方向的要点。在友军大多伤亡、弹药濒临枯竭、通讯中断、阵地被反复突破的情况下,他带领仅存的几名战友死守阵地,硬是顶住了日军一波接一波的夜袭冲锋。

在战斗最紧要的时刻,重机枪过热、冷却水耗尽,备用隔热手套也早已遗失,巴斯隆徒手端起滚烫的水冷式勃朗宁M1917机枪,在枪管烫得冒烟的情况下,硬生生搬着它穿越火线,重新部署阵地,继续开火阻击。他不仅亲自抢修机枪、组织火力反击,还在炮火间穿梭,为其他阵地的战友送去弹药。两昼夜之内,他与寥寥几人守住了关键火力点,击退了数百名日军的轮番冲锋,据战后统计,至少100余名日军死于他的火力网之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