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19章 铁血雨岭(第4页)

第119章 铁血雨岭(第4页)

第三阶段:飞行员的惨重损耗与“空洞的胜利”

这场海战,从战术层面上看,日本人似乎又赢了。他们用两艘航母受伤的代价,击沉了美军一艘大型航空母舰,重创了另一艘,自己这边没有一艘航母沉没。

但是!如果从更深层次的战略层面来看,这却是一场典型的、让日本人“赢了战斗,输了战争”的“皮洛士式胜利”(也就是代价极其惨重、得不偿失的胜利)。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这场海空大战中,日本海军虽然保住了他们的航母,却损失了近百架飞机和超过100名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王牌飞行员!这些都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精华”,是他们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才培养出来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损失,是短期内根本无法弥补的!日本海军的航空力量,在这场看似“胜利”的海战中,被再一次地“掏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南云忠一在取得了“战术胜利”之后,看着自己那几艘虽然还在航行、但飞行甲板上已经空空如也的航空母舰,也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他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战斗下去了,只能下令舰队撤退。

而美国人呢?他们虽然损失了一艘宝贵的“大黄蜂”号,但他们的航母舰队,成功地拖住了日本海军的主力,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支援百武晴吉在瓜岛的地面总攻。更重要的是,他们保住了瓜岛,保住了亨德森机场,也就保住了整个南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他们用一艘航母的代价,换来了整个战局的稳定,这笔买卖,从战略上看,是划算的。

百武晴吉的“十月总攻”,无论是陆地上,还是海面上,最终都以日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美军的惨重代价与坚守的意义

美军虽然赢得了这场关键性的防御战,但其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陆战一师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血战之后,已经疲惫到了极点,伤亡惨重,疾病缠身,部队的轮换也极其困难。海军的航母舰队也遭受重创,一沉一伤,太平洋上一度只剩下“企业”号这一艘“独苗”还能勉强作战。整个瓜岛,依然像一座被围困的孤城,医院里挤满了伤病员,甚至连最基本的绷带和药品都严重短缺。

日军输在战略,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而日本人呢?他们在陆地上的总攻,没有达成任何一个预定的战术目标。在海面上,虽然击沉了“大黄蜂”号,看似赢了“面子”,却赔上了大量无法补充的精英飞行员,输掉了“里子”。这场“掏空未来的胜利”,使得日本海军的航母力量,从此再也难以恢复到开战之初那种巅峰状态了。

战略转折点的确立

瓜岛的“十月决战”,是日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尝试通过大规模的、决定性的攻势,来夺回战略主动权的努力。这次失败,标志着日军在瓜岛的进攻能力,已经彻底被耗尽。从此以后,他们只能转入被动的防御,或者进行一些小规模的、以骚扰和消耗为目的的夜袭。战争的主动权,从这一刻起,开始不可逆转地、牢牢地掌握在了美国人手中。美国也开始能够调集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物资,向瓜岛进行增援。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明显地向着盟军一方倾斜。

埃德森岭和十月总攻的胜利,让范德格里夫特、埃德森、巴斯隆这些名字,开始通过军方的战报,在美国家喻户晓,成为了鼓舞人心的英雄。岛上的陆战队员们,也从最初的被动防御,开始逐渐转入主动的、小规模的清剿作战,他们的口号,也从“守住机场”,变成了“把最后一个日本兵赶下海”。

但此时此刻,美军依然是在一座孤岛上,进行着一场极其艰苦的“孤岛作战”。补给尚未完全恢复,疾病依然在蔓延,“胜利的代价,是每一个士兵咬着牙走出来的”。

然而,拉包尔的日本第17军,并不甘心就此失败。一场由海军主导的、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增援和反扑行动,正在酝酿之中。这一次,他们将赌上联合舰队最后的水面舰艇主力——包括那些曾经在珍珠港和马来海战中耀武扬威的战列舰!一场决定瓜岛最终归属的、更加惊心动魄的海军大决战,即将在“铁底湾”那片充满了沉船和怨魂的海面上,拉开它最后的、也是最悲壮的帷幕。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