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26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第5页)

第126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第5页)

首先,吸取一战的教训,杜绝后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虽然战败了,但其本土并未遭到大规模入侵,军队也并非全军覆没。结果呢?德国国内很快就流传起了“德军没有战败,是被国内的政客和犹太人从背后捅了刀子”这种臭名昭着的“刀刺在背”传说。正是这种不承认失败、渴望复仇的情绪,最终为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上台,提供了温床。罗斯福绝不希望这种历史重演!他要让德国和日本的人民,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们的军队,是被彻底地、无可争议地打败了!他们的国家,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战胜国的处置!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子上,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

其次,也是最核心的意图——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书写战后的世界秩序。 罗斯福深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是“出力不讨好”,被英法这两个“老油条”给狠狠地耍了一道。战后的世界秩序,还是由英法的殖民体系说了算,美国根本插不上手。这一次,罗斯福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他要通过“无条件投降”这个极其强硬的立场,向全世界,特别是向他的盟友丘吉尔,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这场战争,从现在开始,得由我美国说了算!战争怎么打,我说了算;战争怎么结束,我说了算;战后的世界怎么安排,更得由我说了算!你们,都得听我的!

这等于是在告诉丘吉尔和他的大英帝国:“温斯顿,我的老朋友,你们那套靠着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来维持的‘帝国体系’,已经玩不下去了。这世界的钥匙,该交出来了!以后,这世界的秩序,将由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来重新书写!”

最后,这也是说给斯大林听的。 罗斯福也担心,斯大林这个“老狐狸”,会不会在东线打得差不多了之后,就单独跟德国媾和,把英美给晾在一边。现在公开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原则,也等于是在向斯大林保证:我们绝不会单独跟希特勒谈判,你们也别想!咱们必须得把法西斯彻底打垮,才能收手。

卡萨布兰卡会议,在“无条件投降”这颗重磅炸弹的余波中,落下了帷幕。

从公开的成果看,这次会议是成功的。盟国确定了1943年的主要战略方向,统一了战争目标,加强了军事协同,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反法西斯同盟团结一致的决心。

但会议的实际战略决策,却显得有些“保守”和“妥协”。它并没有像美国人期望的那样,立刻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反而推迟了这一关键行动的日期,选择了更为稳妥、但可能也更耗时的“地中海路线”。 这也让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感到了一丝不快和被“出卖”的感觉。

而在这光鲜的背后,世界权力的天平,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倾斜。

法国,被彻底边缘化了。戴高乐在会议中虽然被提及,也与吉罗达成了表面的“和解”,但他并未能参与到最核心的战略决策之中。

英国,正在失去主导权。丘吉尔虽然还在努力地维护着大英帝国的尊严和利益,但在强大的美国面前,他已经越来越像一个“高级合伙人”,而不是那个能够一言九鼎的“董事长”了。

而美国,则通过这次会议,正式从一个“支援者”,转型为了整个反法西斯同盟的“领导者”和“裁判者”。战后的世界,将按照它的蓝图来构建。

卡萨布兰卡的阳光洒在安法酒店的楼顶,摄影记者按下快门,留下了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吉罗四人并排而坐、“联盟强大一致”的历史性图像。

但在这张照片背后,是戴高乐那冰冷而又充满鄙夷的冷眼,是丘吉尔那强颜欢笑之下的沉默与无奈,是罗斯福嘴角那抹难以察觉的、胜利者的微笑。

一场真正的全球战争,还远未结束。可是谁来决定结束它的方式,已经不言而喻了。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