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31章 点燃自由的灯,照亮泥泞的路(第2页)

第131章 点燃自由的灯,照亮泥泞的路(第2页)

他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沿着亚得里亚海的海岸线,向北稳步推进。他们的下一个重要目标,是位于意大利“靴子”东侧的福贾地区。

这福贾,地方不大,但其周边的平原上,却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十几个大型的、设备完善的军用机场。这在多山的意大利,简直就是一块宝地!谁控制了福贾机场群,谁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南意大利的制空权,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此为基地,对德国本土(特别是其南部的工业区)以及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石油产地(比如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德国的凯塞林元帅,自然也清楚福贾的重要性。他命令德国空军的部队,对福贾地区进行了反复的争夺和反扑。

但最终,在1943年10月初,英军第78步兵师等部队,经过一番激战,还是成功地占领了福贾及其周边的机场群。

福贾的失守,让凯塞林意识到,在东翼的平原地区,与兵力和空中优势都占优的盟军进行消耗战,是极其不明智的。于是,他果断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调整:放弃在东翼平原地区的固守,将德军的主力,逐步收缩到意大利中西部的、地势更险要、也更有利于防御的山区,转入全面的纵深防御。

而盟军呢,在占领了福贾机场群之后,立刻就将其变成了他们在欧洲大陆上最重要的“战略轰炸机基地”。美国的第12和第15战略航空队,以及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开始陆续进驻这里。从此,成群结队的B-17“空中堡垒”、B-24“解放者”和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开始几乎天天从这里起飞,对德国本土和巴尔干地区的目标,进行着不间断的、毁灭性的“地毯式”轰炸。

时间,进入了1943年的10月和11月。意大利的秋天,雨水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盟军在占领了那不勒斯和福贾之后,继续向北推进。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比之前任何一次战斗都更折磨人、也更令人沮丧的“山地泥潭战”。

德军总指挥凯塞林元帅,充分利用了意大利中部那崎岖多山、河流纵横的复杂地形,构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被称为“沃尔图诺防线”、“芭芭拉防线”、“伯恩哈特防线”的防御地带。

德军的战术,也变得极其刁钻和有效。他们不再与盟军进行大规模的正面硬撼,而是化整为零,利用山谷、隘口、河流和城镇,进行着小规模的、但极其顽强的阻击和伏击。

山地炮火:德军将他们的火炮(特别是威力巨大的88毫米炮)巧妙地部署在能够俯瞰整个山谷的反斜面阵地上,居高临下,对那些挤在狭窄公路上、缓慢前进的盟军车队和步兵,进行着精准而又致命的打击。

地雷与破坏:德军的工兵,更是把“破坏”这门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不仅在道路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地雷,还把沿途所有的桥梁、涵洞都给炸了个一干二净,甚至还利用山体滑坡,来彻底堵塞山谷中的道路。

小股反击:德军的山地步兵和装甲掷弹兵,则像一群经验丰富的猎人,利用夜暗和恶劣天气的掩护,频繁地对盟军那些过于突出的先头部队,发动小规模的、打了就跑的袭扰和反击,搞得盟军是日夜不得安宁,疲于奔命。

盟军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

天气恶劣:连绵不断的秋雨,把整个意大利南部的山区,都变成了一片泥泞的海洋。道路泥泞不堪,补给车队经常因为翻车或者陷入泥潭而动弹不得,士兵们在冰冷的泥水里行军和作战,苦不堪言。

补给困难:后勤补给,成了盟军最大的噩梦。大量的坦克、火炮,因为缺乏油料和弹药,而无法发挥作用。士兵们的口粮和药品,也经常无法及时地送到前线。

伤亡惨重:在德军的顽强抵抗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盟军的每一次进攻,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美军第34师,在强渡沃尔图诺河和攻击圣安杰洛山区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英军第5军,也同样在反复的攻坚战中,伤亡了大量的兵员。

就在这艰难的推进过程中,盟军高层内部的矛盾,也开始日益激化。克拉克和蒙哥马利,这两位集团军司令,为了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吵得是不可开交。克拉克主张,应该集中力量,从正面强攻通往罗马的、也是德军防御最核心的“卡西诺谷地”。而蒙哥马_利则认为,那样做无异于自杀,应该采取更稳妥的、从东翼亚得里亚海沿岸迂回的策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