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31章 点燃自由的灯,照亮泥泞的路(第3页)

第131章 点燃自由的灯,照亮泥泞的路(第3页)

就在这艰难的推进过程中,盟军高层内部的矛盾,也开始日益激化。克拉克和蒙哥马利,这两位集团军司令,为了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吵得是不可开交。克拉克主张,应该集中力量,从正面强攻通往罗马的、也是德军防御最核心的“卡西诺谷地”。而蒙哥马_利则认为,那样做无异于自杀,应该采取更稳妥的、从东翼亚得里亚海沿岸迂回的策略。

就在盟军还在为如何突破沃尔图诺防线而头疼不已的时候,在他们的前方,一道更坚固、也更令人绝望的“钢铁防线”,已经在凯塞林的精心构筑下,悄然成型。

这就是后来让盟军流尽了鲜血的——古斯塔夫防线。

这条防线,横贯整个亚平宁半岛,从西海岸的加里利亚诺河口,一直延伸到东海岸的桑格罗河口。其核心和中轴,就是那座俯瞰着整个利里河谷和通往罗马6号公路的、地势极其险要的——蒙特卡西诺山。

山顶上,坐落着一座始建于公元6世纪的、举世闻名的本笃会修道院。这座古老的修道院,本身虽然没有被德军直接占据作为军事工事,但其周围的山体、岩石和峡谷,却被德军的工兵们,改造成了一个由无数地堡、暗堡、炮兵阵地、观察哨和雷区组成的、几乎无法被摧毁的“山地堡垒”。德军的工事,与山石融为一体,从空中和地面,都极难被发现。

蒙哥马利在看到这条防线的地形和德军的部署之后,就明确表示,反对从正面强攻卡西诺山。而克拉克,这位急于“建功立业”的美国将军,却依然坚持,必须从这里打开通往罗马的道路。盟军高层,再次陷入了严重的分裂和争执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间,进入了1943年的11月底。意大利的冬天,也带着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雨雪,降临了。

盟军在古斯塔夫防线面前,碰得是头破血流,攻势几乎完全陷入了停滞。

补给线:已经拉长到了极限。

步兵:在经历了数月的连续作战之后,早已疲惫不堪,却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轮换和休整。

山区攻防:变成了无休止的、毫无意义的消耗战,双方为了一两个山头的得失,反复争夺,伤亡惨重。

士兵们普遍开始厌战。一位随军的英国记者,在他发回伦敦的报道中,用绝望的笔触写道:“这里,是地中海最寒冷的地方。寒冷的,不仅仅是天气,更是士兵们那颗已经快要被绝望冻僵的心。”

而在德军占领的意大利北部,由墨索里尼领导的萨罗共和国,正在加紧对抵抗组织的镇压。而意大利的游击队,也在盟军的支持下,活动日益频繁,德军的后方,也同样是爆炸声四起,不得安宁。

不过因为冬季的到来,盟军也无力继续进攻了,蒙特卡西诺山,这座无法逾越的“圣山”,将在1944年的春天,迎来一场更加血腥、也更具争议的攻坚战。

就在意大利的山谷因为秋雨而陷入一片泥泞,盟军的推进举步维艰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东线战场上,苏联人,正以一种近乎“赌上国运”的决心,将数以百万计的大军和数以千计的坦克,悄悄地集结起来,为历史的下一个转折点,在库尔斯克的黑土地下,埋下了一颗即将引爆整个战局的、巨大的“钢铁地雷”。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