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33章 堡垒前夜(第2页)

第133章 堡垒前夜(第2页)

自从阿尔伯特·施佩尔在1942年初接任军备部长之后,他以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铁腕手段,对德国的军事工业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他极力推动标准化生产,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优势企业,使得德国的坦克、飞机、火炮等武器装备的产量,在1943年上半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到1943年中,德国每月生产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已经超过了1900辆。

而古德里安作为新任的装甲兵总监,也开始将他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新一代坦克的生产和改进之中。在库尔斯克战役前夕,三款被德军寄予厚望的“明星装备”,开始陆续装备到一线的装甲部队:

“豹”式中型坦克:这是德国人专门为了对付苏联的T-34而研制的“终极答案”。“豹”式坦克拥有优雅的倾斜装甲(极大地提高了防弹能力)、一门穿透力极强的长管75毫米主炮(能在1000米外轻松击穿T-34的正面装甲)和良好的机动性。在综合性能上,它已经全面超越了T-34,被认为是二战中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之一。

“虎”I型重型坦克:与追求均衡的“豹”式不同,“虎”式坦克的设计理念,就是简单粗暴的“绝对碾压”。它那厚达100毫米的正面装甲,在当时,几乎可以免疫盟军所有坦克的正面攻击;而它那门由88毫米高射炮改进而来的主炮,更是战场上的“死神”,能够在2000米的超远距离上,精准地“点名”任何一个它想摧毁的目标。

然而,这些新式武器的生产和部署,都需要时间。特别是“豹”式坦克,其复杂的传动系统在初期出现了大量的技术问题,可靠性极差,经常是还没开到前线,就自己趴窝了。为了等待这些“宝贝疙瘩”能够形成足够的战斗力,希特勒将“堡垒”行动的发起时间,从原计划的5月中旬,一再推迟到6月,最终定在了7月5日。

德国为攻占库尔斯克突出部共集结了约90万兵力,部署在中部战线的两个战略方向:北翼由中央集团军群的第9集团军负责,南翼则由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与党卫军第2装甲军负责。此次集结可谓纳粹德国在东线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兵力集中,旨在通过南北夹击,一举铲除苏军在库尔斯克一线的战略楔形。

总计德军共投入了约2700辆坦克与突击炮,火炮数量在一万门左右,参战飞机达2000架。装甲兵力中,除主力四号中型坦克外,还包括约146辆“虎”式重型坦克,以及约200辆新锐“豹”式坦克。虎式主要分布于若干重型坦克营和精锐党卫军师中,具备强大正面火力与防护;而豹式作为全新装备,集中于第10装甲旅,首次实战使用,因可靠性问题遭遇大量机械故障。

北线由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主攻奥廖尔以南方向,部署部队约33万人,坦克约900辆,主要装甲单位包括第2装甲师、第20装甲师、第18装甲师以及第653和654两个费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营。尽管北线部队在兵力和装备上也具相当强度,但地形狭窄、苏军准备充分,令其推进十分缓慢。

南线则是攻势重点,由霍特与豪塞尔分任第4装甲集团军与党卫军第2装甲军指挥,集结人数超过45万人,坦克与自行火炮近1600辆,汇集了德军最精锐的装甲力量,特别是“帝国师”“骷髅师”“警卫旗队师”等党卫军主力。南线同时得到空军的重点支援,大批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与Hs-129地面攻击机集结于别尔哥罗德前线,为装甲部队提供低空压制。

尽管表面上兵力可观,但德军此次进攻依然存在结构性劣势。一方面,重型装备虽多,但数量有限、后勤负担极重;另一方面,新型豹式坦克仓促参战,未完成全面测试即投入实战,故障频发。更重要的是,德国此时尚未进入全面战时动员状态,国内资源配置依然受民用经济牵制,兵员补充与工业支持远不如苏联。

就在德国人还在为新式坦克的生产进度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和他手下的将军们,却已经悄悄地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编织起了一张人类战争史上最庞大、也最致命的“钢铁蛛网”。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朱可夫元帅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力主之下,准确地判断出,德军1943年夏季的主攻方向,必定是库尔斯克突出部。而关于苏军的应对策略,内部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论。

方面军司令瓦图京等人,主张应该先发制人,在德军集结完毕之前,就主动对德军的出发阵地发动突击,打乱其部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则认为,以当时苏军的进攻能力和协同水平,贸然发动进攻,很可能会重蹈哈尔科夫的覆辙。他们力主采取“积极防御,消耗敌人,尔后转入反攻”的战略方针。

就在斯大林也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来自英国的军事顾问——坦克专家马泰尔将军,向斯大林讲述了几个月前蒙哥马利在阿拉曼的战术:“我们之所以能在阿拉曼打赢,关键就在于,我们先让隆美尔来进攻,让他的坦克在我们的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等他精疲力尽了,我们再发动反击!”

这个来自北非沙漠的“成功案例”,最终说服了斯大林。他批准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防御计划,决心在库尔斯克,用一场精心准备的防御战,来彻底耗尽德军最后的进攻能力。

苏军的防御部署,其规模之大,纵深之广,火力之密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苏联红军在整个突出部地区共集结了约191万兵力,部署在三个方面军: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与草原方面军。此外,还包括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的部分预备兵力。为对抗德军即将发动的“堡垒行动”,苏军在兵力、火力与装备上均构建了高度集中且层层叠加的纵深体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