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生机,就在于——冲锋!不惜一切代价地冲锋!冲到德国人的跟前去,在最近的距离上,用数量优势,抵消掉对方的质量优势,用T-34的侧翼火力,去攻击“虎”式坦克那相对薄弱的侧后方装甲!这是一场豪赌,赌注,就是整个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命运!
他希望,能够借助数量和速度上的优势,在德军尚未完全站稳脚跟、巩固侧翼之前,就用一次猛烈的“迎头痛击”,彻底打乱其进攻部署,粉碎其突破普罗霍罗夫卡的企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这样,史诗级的坦克大战,一触即发!
1943年7月12日清晨,普罗霍罗夫卡的上空,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
上午8点30分,在经过了短暂但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罗特米斯特洛夫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乌拉!”
伴随着震天的呐喊声,数百辆T-34和轻型的T-70坦克,像一群从地狱里冲出的、咆哮的野兽,从各自的出发阵地上一跃而出,以最高的速度,冲向了德军的防线。
这是一场在战争史上都前所未见的、极度混乱的、也是极度血腥的坦克对决。
由于晨雾、炮火的硝烟以及坦克发动机扬起的巨大尘土,整个战场的能见度,一度不足百米。双方的坦克,几乎是在一种“脸贴脸”的距离上,才猛然发现对方的存在。
“这是一次肉眼看不清敌我的冲锋!”一位幸存下来的苏联坦克手,在战后回忆道,“我们只能凭着感觉,向着前方一切看起来像是德国坦克的东西开火。我们的坦克和德国人的坦克,完全搅在了一起,就像一锅煮沸了的钢铁粥!”
在这种极端的近距离上,德国坦克的火炮射程优势,被完全抵消了。而苏联T-34坦克机动性好、速度快的优势,则被发挥到了极致。
德军的“虎”式和四号坦克,虽然依然能凭借其精良的蔡司瞄准镜和威力巨大的主炮,在混战中,准确地点名并击毁一辆又一辆冲上来的T-34。但它们也很快就陷入了苏军坦克的“狼群围攻”之中。经常是三四辆T-34,围着一辆“虎”式,从四面八方向它开火。就算不能击穿“虎”式那厚重的装甲,也能打断它的履带,卡住它的炮塔,甚至直接用高速撞击的方式,来与它同归于尽。
整个普罗霍罗夫卡谷地,变成了一个巨大而恐怖的“钢铁屠宰场”。到处都是被击中后、燃起熊熊大火的坦克,到处都是拖着黑烟、徒劳地旋转着炮塔的钢铁残骸,到处都是被炸断的履带、被掀飞的炮塔和被烧焦的尸体。
由于交战距离极近,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在军事教科书里都闻所未闻的“坦克白刃战”。
坦克撞击:在炮弹打光或者火炮被毁的情况下,一些疯狂的苏联坦克手,会毫不犹豫地驾驶着自己的T-34,全速撞向德国的坦克,试图用这种最原始、也最惨烈的方式,来与敌人同归于尽。
步兵附着进攻:苏军的步兵,紧跟在自己的坦克后面。一旦发现落单的德国坦克,他们就会立刻冲上去,用集束手榴弹、燃烧瓶和反坦克枪,攻击其脆弱的侧后方和观察口。
炮塔交错扫射:在最混乱的地段,双方的坦克,甚至会出现炮塔交错、互相用机枪扫射对方车体的情况,其惨烈程度,不亚于中世纪的骑士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