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联盟,至此已经名存实亡。德国不得不独自面对从南面涌来的威胁。抽调东线的精锐部队,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
当德军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和犹豫之时,他们的对手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战略远见和决断力。
苏军的反攻,从来都不是一次临时的决定。事实上,早在6月份,当德军还在为“堡垒行动”集结兵力时,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就已经在斯大林的授意下,悄悄地为这一刻布局了。 他们判断,德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必然会消耗其巨大的兵力,无论成败,都将使其在其他地段的防御变得薄弱。
而他们选定的反击点,就是德军在战线中央那个巨大的、对莫斯科构成威胁的“奥廖尔突出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场代号为“库图佐夫”的庞大攻势,早已秘密筹备。数个方面军的预备队,在严格的保密措施下,暗中集结到了奥廖尔的侧翼。“库图佐夫”,这把为复仇而铸的利剑,早已悄然出鞘,磨得锃亮,只等德军这头巨兽在库尔斯克撞得头破血流、露出破绽的那一刻,便给予其致命一击。
7月12日,就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正酣之时,朱可夫认为时机已到,果断下令发动“库图佐夫”行动。北线的炮火,宣告了苏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开始。
因此,当7月14日以后,苏军情报部门确认德军主力正在准备撤离时,朱可夫向斯大林的请示,更像是一种确认,而非请求。整个苏军的战争机器,已经按照既定的剧本,开始高速运转了。
7月17日,随着希特勒最终放弃幻想,正式终止“堡垒行动”的命令传达到前线,库尔斯克突出部诡异地安静了下来。德军的炮火稀疏了,坦克引擎的轰鸣声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不安的静默。
在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部里,曼施坦因元帅将命令文件放到桌上,他看着地图上那个功败垂成的突出部,用一种近乎叹息的语气,对身边的参谋说出了那句着名的话:
“东线的主动权,从今天起,已经完全丧失了。”
这句话,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从1941年6月22日那个清晨开始,德军在东线享有了长达两年的战略主动权。他们想打哪里,就打哪里。而从这一天起,他们将永远地失去这个权利。从今往后,他们只能被动地应对,在苏军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绝望的防御。
而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收到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联合报告:“敌人已全线转入防御,其进攻能力已被彻底摧毁。”
斯大林走到巨大的苏联地图前,他的目光扫过库尔斯克,越过奥廖尔,望向了更西边的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他知道,现在是收获果实的时候了。
战略主导权,就在这短短几天的静默中,完成了无声的交接。一方是黯然的退场,另一方,则是自信的登台。
苏军积蓄已久的力量,即将全面爆发。当德军还在为“堡垒”的失败而沮丧时,一把以1812年击败拿破仑的俄国元帅命名的复仇之剑,将在奥廖尔突出部,掀起一场新的闪击风暴。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