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37章 闪击奥廖尔(第4页)

第137章 闪击奥廖尔(第4页)

与东线的稳扎稳打不同,罗科索夫斯基的战术充满了灵活性和速度感。他命令T-34坦克群不要理会德军残余的支撑点,而是采用灵活的穿插和侧包战术,高速绕过德军防线,像水银泻地一般,向德军纵深渗透。

他向所有部队下达了一道冷酷的命令:“所有部队,不得以任何理由中途休整!只有一个目标,直逼奥廖尔外围!”

南线的苏军,如同出闸的猛虎,以惊人的速度向北推进。到7月20日前,罗科索夫斯基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奥廖尔东南郊,与从北面杀来的巴格拉米扬的部队,实现了初步的接触。

至此,南北两把巨大的铁钳,已经开始合拢。奥廖尔突出部内数十万德军的命运,已经被死死地锁定了。

面对三面合围的绝境,德军指挥官莫德尔元帅再次扮演起他“消防队长”的角色。他紧急从后方调来了最后的王牌——第656重型坦克歼击车团的“费迪南德”和一些“虎”式重型坦克,在几个关键点组织了疯狂的反击。

这些钢铁巨兽,在局部战场上确实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成功地延缓了苏军的推进速度。然而,在整个战役的大棋盘上,这些战术性的成功,已经无法挽回战略上的败局。

德军的总体兵力严重不足,后勤补给线在苏军南北两翼的穿插下,被切得七零八落。德军的防线,从僵持、到动摇、最终陷入了全线退守。

苏军三大方面军,则像三股汹涌的洪流,齐头并进,不断地压缩着德军在奥廖尔地区的机动空间。

7月28日至8月3日,决战在奥廖尔的外围和市区爆发了。战斗进入了最残酷的巷战阶段。苏军的突击工兵小组,用炸药包、火焰喷射器和反坦克枪,与据守在楼房和废墟中的德军,展开了逐街、逐楼、逐屋的争夺。每一寸土地,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

最终,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的有生力量被消耗殆尽,被迫放弃了这座已经化为焦土的城市。

8月5日拂晓,在奥廖尔市中心的中央火车站,两支疲惫不堪但兴奋不已的部队胜利会师了——他们分别是从北面杀入城区的第11近卫集团军的侦察兵,和从南面攻入的第13集团军的战士。两面红旗,在布满弹孔的火车站大楼上空,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苏联红军,正式宣告收复奥廖尔。

奥廖尔解放的当晚,莫斯科上空,124门礼炮齐鸣,发出了12响震天的轰鸣。这是自战争爆发以来,苏联第二次为庆祝军事胜利而鸣放礼炮。斯大林以这种方式,向全世界宣告了“库图佐夫行动”的辉煌胜利。

这场胜利,意义非凡。

它不仅拔除了德军在中央战线这颗最危险的钉子,极大地改善了莫斯科的战略态势,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证明了:苏联红军,已经从一支擅长防御和韧性消耗的军队,成长为一支能够策划、组织并成功实施大规模、多兵种协同战略进攻的现代化军队。

从此,德国国防军在东线全面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彻底转入了他们最不擅长、也最不愿意面对的战略防御和节节败退之中。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