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39章 解放斯摩棱斯克(第4页)

第139章 解放斯摩棱斯克(第4页)

炮击过后,一个加强营或一个团的兵力,会在坦克的支援下,发动突袭。他们的目标,不是向前推进多少公里,而仅仅是攻占德军防御体系中的某一个村庄,或某一个高地。一旦得手,他们不顾一切地挖掘工事,布置反坦克炮,准备迎接德军必然到来的反击。

天亮之后,德军的反击如期而至。但此时,苏军已经在这里构筑了稳固的阵地,并调集了强大的炮火进行支援。德军的反击部队,不得不在自己曾经的阵地上,与以逸待劳的苏军,进行一场血腥的消耗战。

日复一日,周复一周。苏军就用这种“咬一口”的战术,不断地蚕食、消耗着德军的有生力量。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本就困难,在这样无休止的、高强度的消耗战中,他们的兵力和装备,像冰块一样,在慢慢地融化。

到9月中旬,克卢格元帅惊恐地发现,他的防线,已经被苏军“啃”得千疮百孔。尤其是在北翼,加里宁方面军的牵制性进攻,迫使他不得不将最后的预备队派去增援。而这个调动,终于让斯摩棱斯克正面的防线,出现了无法弥补的巨大裂痕。

在苏军以惊人的毅力和不计成本的伤亡,一点点地“磨”着德军防线的同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危机。

克卢格元帅最头疼的问题,是补给。由于南线战场的崩溃,大量的物资和兵员都被优先送往乌克兰,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被一再削减。前线的炮弹需要限量供应,损坏的坦克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士兵们甚至开始面临口粮短缺的困境。德国空军的支援也日益减弱,他们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为地面部队提供可靠的空中掩护。

到9月初,战局的天平,终于开始向苏军倾斜。在北翼,叶廖缅科的加里宁方面军牵制性进攻取得了成功,迫使克卢格不得不从中央地段,抽调本就捉襟见肘的预备队,去堵北方的窟窿。

这个调动,虽然暂时稳住了北线,却让中央的防线,出现了致命的松动。索科洛夫斯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9月15日,在经过了近一个月的“碾磨”之后,苏军在斯摩棱斯克至罗斯拉夫尔一线,集结了前所未有的炮兵力量。

一声令下,万炮齐鸣。这一次,苏军的炮火不再是漫无目的地覆盖,而是根据侦察兵和游击队提供的情报,对德军的指挥所、炮兵阵地和后勤仓库,进行了毁灭性的精确打击。

德军第9集团军的指挥体系,在炮击中陷入了一片混乱。许多前线部队,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里,都无法与自己的上级取得任何联系。

炮击过后,苏军的步兵和坦克,发起了总攻。

失去了统一指挥的德军部队,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一些部队在苏军的猛攻下,被迫擅自弃守阵地,向后方溃退,而这种局部的溃退,很快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了整个战线。

苏军的步坦协同战术,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T-34坦克负责在前方吸引和压制德军的火力点,步兵则紧随其后,利用坦克的掩护,逐个清理德军的散兵坑和机枪阵地。

斯摩棱斯克外围那些曾经让苏军流尽了血的村庄和城镇,此刻,一个接一个地被苏军攻克。德军的“东方壁垒”,终于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

9月25日,在突破了外围防线后,索科洛夫斯基的部队,终于杀入了斯摩棱斯克城区。克卢格元帅知道,这座城市已经守不住了。为了避免部队被全歼,他下令部队开始向西,朝着白俄罗斯边境的奥尔沙防线,进行总撤退。

然而,在撤退之前,德军执行了一项极其残酷的命令——“焦土政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