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知青们早搬了张缺腿的木桌到院坝里,垫上块粗布巾。李铁军拎着大盆往里倒炖菜,兔肉和蛇肉混在奶白的汤里,旁边堆着油亮的菌子,锅沿揭下来的杂粮饼被掰成小块,黄澄澄地浸在汤汁里。乔欣端来凉拌木耳,黑亮亮的撒着蒜泥,郑蓉蓉又摆上一碟腌萝卜,脆生生的透着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围着桌子蹲的蹲、坐的坐,手里都攥着粗瓷碗。林凡率先夹了块兔肉,烫得直哈气,"香!比国营饭店的菜强十倍!"周新产咬了口饼子,边缘焦脆,吸足了汤汁,"王知青这手艺,不去当厨子可惜了。"
王杰刚坐下,胡荣就给他递过一瓣蒜,"就着蒜吃才够味。"他接过来,就着饼子慢慢嚼,听着众人的笑闹——李铁军正跟吴江抢最后一块蛇肉,郑蓉蓉被油星溅了手,周静赶紧递过块布巾,陈招娣低头喝着汤,嘴角沾了点汤汁也没察觉。
日头爬过头顶,晒得院坝里的泥地渐渐发干。木桌上的盆很快见了底,有人舔了舔碗边的汤汁,"下午要是没事,去河里摸两条鱼?"林凡抹了把嘴,眼里还亮着光。王杰往灶膛里添了根柴,"先把碗洗了再说。"话音刚落,引得一阵哄笑,惊飞了院墙上歇脚的麻雀。
院坝里的碗筷刚摞整齐,郑蓉蓉忽然拍了下腿:“十多天前那次,王知青做的小龙虾还记得不?那天咱们本是去钓鱼,谁知道顺手摸了半篓虾,回来他一炒,那味儿——”
陈招娣立刻接话:“壳脆肉嫩,汤汁拌米饭能多吃两碗!”张秀秀和周静也跟着点头,“真鲜,比鱼肉好吃多了。”
“要不下午还去南边那条河?”郑蓉蓉眼里亮起来,“钓鱼归钓鱼,顺手再摸点虾,让王知青再露一手。”
林凡正往鱼竿上缠线,闻言抬头:“行啊,我今天非钓条大的不可!”李铁军接话:“我带几个黄鳝笼,傍晚收笼肯定有收获。”
胡荣蹲在地上擦着水桶:“南边那条河不远,一个来小时就到,正好一起去。”
王杰把最后一块抹布晾好,指了指墙角的网兜:“要去就赶紧收拾,网兜、水桶都在那儿。”
女知青们赶紧去拿家伙,陈招娣拎起空竹篓,郑蓉蓉找了个搪瓷盆,张秀秀和周静往兜里塞了块干粮。男知青们也不含糊,林凡扛着鱼竿,李铁军提着黄鳝笼,一行人说说笑笑出了门,脚步轻快地往南边去。
一行人顺着田埂往南走,脚下的路渐渐从泥地变成了碎石子铺的小道,踩上去硌得鞋底发沉,却比来时好走了不少。男知青们走在头里,林凡扛着鱼竿时不时甩两下,线绳在空中划出浅浅的弧线;李铁军拎着黄鳝笼,笼口的铁丝碰撞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响。
女知青们跟在后面,陈招娣的竹篓一晃一晃,里面的空网兜蹭着篓壁沙沙响。郑蓉蓉和张秀秀正说着十多天前抓虾的事,周静偶尔插两句,笑声顺着风飘出去,惊得田埂边的蚂蚱蹦得老高。王杰走在最后,手里攥着根树枝,时不时拨开挡路的酸枣枝,树枝划过裤腿,留下几道浅痕。
走了约莫一个钟头,前头忽然传来林凡的喊声:“到了!”众人加快脚步,穿过一片矮树丛,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小河蜿蜒着铺开,水不算深,清得能看见底下的鹅卵石,岸边的水草里,偶尔有小鱼甩尾,溅起细碎的水花。男知青们已经放下东西,李铁军正蹲在河边试水深,女知青们则围着岸边转,眼睛盯着水草深处,像是在找小龙虾的影子。
喜欢新生1970请大家收藏:()新生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