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她盘下了隔壁的铺面,超市扩了一倍。又过了两年,她在新区开了第二家店,招牌上“盼娣超市”四个字,是她自己写的,笔锋里带着点练剑的劲。再后来,连锁超市开了五家,她成了别人嘴里的“梁总”,却依旧穿着平底鞋,没事就去各个店里转,看见货架歪了会伸手扶,遇见熟客会停下来唠两句。
身边不是没人给她介绍对象,有做工程的老板,有大学教授,甚至还有当年设计院的同事,说她现在“有本事了”,该找个人好好疼。梁盼娣都笑着婉拒了。
不是不想,是总觉得差点什么。
有次去南方考察供应链,路过佛山,她鬼使神差地去了那条熟悉的巷口。武馆的红漆大门换了新的,门楣上“周氏武馆”四个字依旧醒目,门口晾晒着一排排练功服,风一吹,像插了满墙的旗子。
她没进去,只是在巷口的云吞店坐了坐,点了碗云吞面,加了两勺醋,像当年周砚教她的那样。面上来时,她看见邻桌坐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扎着马尾,眼睛亮得像当年的陈阿妹,正叽叽喳喳地跟身边的男孩说“等会儿去看醒狮”。
男孩笑着点头,眼里的温柔,像极了当年教她练拳的周砚。
梁盼娣的筷子顿了顿,忽然就明白了。
不是后来的人不够好,是心里那个位置,早就被占了。占着的不是具体的某个人,是练功房里的晨光,是剑穗扫过地面的轻响,是那个带着汗味的拥抱,是那句没能说出口的“我等你”。
那些东西,像刻在骨头上的花纹,洗不掉,磨不去,成了她往后人生里,一道隐秘的疤,也是一份独有的念想。
回到北方的那天,恰逢超市周年庆,员工们在店里挂彩带,热闹得很。她站在栀子花盆前,看着花瓣上的露珠,忽然笑了。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不是所有心动都能开花结果,不是所有喜欢都能走到最后。有些人出现,就是为了教会你什么是爱,什么是成长,然后转身离开,留你带着这份懂得,继续往前走。
她的连锁超市越开越稳,日子过得像她练剑时的收势,利落,笃定。只是偶尔夜深人静,关店后站在空荡荡的货架前,她会想起很多年前,那个穿着米白色卫衣的少年,喘着气对她说“等我”。
风从敞开的门里吹进来,带着点栀子花香。她知道,这辈子,大概不会再碰见第二个让她心跳失序、愿意放下所有倔强去等的人了。
但这也没什么不好。
至少,她曾那样热烈地爱过,那样勇敢地等过。这份记忆,足够温着她往后的岁月,像练功房里的阳光,一直都在。
喜欢风水云雷电请大家收藏:()风水云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