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 第236章 聋老太眼底的精光(第1页)

第236章 聋老太眼底的精光(第1页)

张婶手里的土豆“噗通”掉进木盆,水花溅湿了袖口。她张了张嘴,看着何雨柱坦然的神色,半晌才叹出一口气:“你爸……跟人走了?”

何雨柱蹲下身继续择菜,指尖蹭掉土豆皮上的泥:“嗯,跟个关外的寡妇走了,那年我才十二。”阳光穿过仓库顶棚的破洞,在他发顶落了层金辉,少年人语气平静得像在说别人家的事。

“苦了你这孩子。”张婶伸手想拍他肩膀,又怕手上的水弄脏他衣服,最终只是虚虚悬在半空,“能在鸿宾楼立住脚,还把妹妹拉扯大,不容易。”她想起自家小子十五岁时还在街面上疯跑,跟柱子一比,简直是没长开的豆芽菜。

何雨柱笑了笑,转了话题:“张婶,救助站每天都做些啥?”

木盆里的水晃了晃,映出两人蹲坐的影子。张婶掰着手指头数:“早上登记流民信息,中午做饭,下午帮着收拾铺盖,晚上还得清点人数。你看那边,”她指了指仓库角落,“那堆稻草都是新换的,前儿有个老太太生了冻疮,得赶紧换干净的。”

何雨柱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几个流民正用破布擦拭地面,动作迟缓。他伸手接过张婶手里的白菜,菜刀在木板上“咚咚”作响,菜叶被切成均匀的细条:“张婶,我在鸿宾楼也常干粗活,择菜切配都熟。”

“你这孩子,咋还自己动手!”张婶想抢回菜刀,却见何雨柱已经利落地码好了菜筐,指尖的刀工比她这几十年的老手还利落。她忽然想起方才柱子说自己是鸿宾楼的主灶,心里不由得犯嘀咕——十五岁的主灶,刀工能差到哪去?

正说着,旁边传来锅铲刮锅的声响。一个穿蓝布褂子的汉子正往大铁锅里倒水,看见何雨柱时,筷子粗的眉毛挑了挑:“新来的?”

“这是汪师傅,千里香饭馆的。”张婶连忙介绍,又推了推何雨柱,“柱子,快叫汪师傅。”

何雨柱直起身,递过杨老板开的介绍信:“汪师傅,我叫何雨柱,鸿宾楼派来的,以后接您的班。”

汪师傅接过纸条,老花眼凑近了看,突然“嘿”了一声:“鸿宾楼?你小子多大了?”他上下打量着何雨柱,这孩子块头跟小牛犊子似的,可脸蛋儿还带着少年气,怎么看都不像能在大饭店掌勺的。

“十五。”何雨柱答得坦然。

“十五?”汪师傅的烟袋锅子差点掉地上,“我十五岁还在灶台底下烧火呢!你在鸿宾楼做主灶?”他见过不少年轻厨子,但十五岁就能在鸿宾楼做主灶的,还是头一个。要知道,鸿宾楼的主灶,搁在小饭馆里那就是镇店大厨的级别。

何雨柱点点头,没再多说。旁边的张婶却瞧出了门道——汪师傅看柱子的眼神变了,那是同行间的敬畏。她悄悄拽了拽何雨柱的袖子,低声道:“柱子,快跟汪师傅学学咋做大锅饭。”

汪师傅已经回过神,连忙把何雨柱拉到锅灶边:“小伙子,你可别嫌这活儿糙。”他指着锅里的土豆块,“在这儿做饭,讲究个‘熟烂咸香’,盐得比平常多放三成,不然压不住菜腥味。”说着,他抄起木勺搅了搅,蒸汽里飘出一股混杂着土腥味的菜香。

何雨柱凑上前闻了闻,又捻了撮锅底的盐面尝了尝,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这盐放得确实够重,但对饿了许久的流民来说,咸味儿就是最好的滋味。他想起鸿宾楼的高汤方子,心里琢磨着下次能不能带点骨头来熬汤底,就算不放肉,也能让这锅菜添点荤腥气。

“汪师傅,这锅菜要熬多久?”他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