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 第276章 太元武馆,逆徒伏诛(第1页)

第276章 太元武馆,逆徒伏诛(第1页)

何雨柱蹲在四合院的青石板上,借着最后一点天光清点那些贺礼。郑板桥的竹石图被他用防潮纸仔细裹了三层,手指抚过泛黄的宣纸边缘,能摸到墨迹沉淀的纹路。他轻轻摇头,将画塞进木箱最底层——这物件在眼下是烫手山芋,别说拿去换钱,就是摆出来都可能惹祸。前阵子胡同里张大爷家藏了个光绪年间的瓷瓶,被街道干事瞧见,硬说是“四旧”,差点没被抄走,最后还是托了关系才保住。

“还是现钱和粮食实在。”他喃喃自语,把那五百多万现金重新捆好,塞进空间角落的铁匣子里。空间里的粗粮袋堆得像座小山,细粮用陶缸装着,油盐罐子码得整整齐齐,可掀开装肉的木箱,只剩下半扇冻得硬邦邦的猪肉,还有几只褪了毛的鸡,骨头上的肉都剔得干干净净——这是他练武耗的,每天清晨扎马、练拳,没点荤腥顶不住。

他摸着下巴琢磨起来。城西有个国营肉联厂,厂长姓刘,上次帮杨老板办过事,还欠着个人情。要不明天托杨老板递个话,按批发价多弄点冻肉?最好是猪后腿和排骨,能冻得住,也耐放。再找周掌柜弄点当归、黄芪,炖肉时放几片,补气血,正适合练武的人吃。

正想着,院门外传来收废品的铃铛声,“叮铃铃”响得清脆。何雨柱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锁好院门往杨佩元师傅家走。傍晚的胡同里飘着各家的饭菜香,有谁家炒了辣椒,呛得人直打喷嚏;还有孩子举着糖画跑过,糖稀的甜香混着尘土味,是独属于傍晚的烟火气。

杨佩元的院子比何雨柱那处更显老旧,门框上的漆皮掉了大半,露出底下暗红的木头。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院里传来王行的声音,带着点压不住的激动:“杨老,您是没瞧见,那几个逆徒被押走时,脸都白了,嘴里还喊着‘师傅饶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何雨柱推门进去时,正见杨佩元坐在葡萄架下的竹椅上,手里捏着个紫砂壶,指节因为用力泛着白。王行站在旁边,手里的抹布还攥着,见何雨柱进来,忙点头:“柱子来了?正好,刚要跟你说这事儿。”

“师傅。”何雨柱规规矩矩行了个礼,目光落在杨佩元脸上。老人眼角的皱纹比上次见时深了些,眼下的青黑透着疲惫,可眼神里的光却比往常亮,像淬了火的钢。

“坐。”杨佩元抬了抬下巴,声音有点哑,“那三个孽障,判了。”

何雨柱心里“咯噔”一下。他虽没见过那几个逆徒,却听师傅提过——当年杨佩元创办太元武馆,收了七个亲传弟子,这三个是最早入门的,跟着师傅学了十年,后来却被敌特收买,不仅偷了武馆的地契,还差点在师傅的药里动手脚。

“是……伏法了?”何雨柱斟酌着用词。

杨佩元端起紫砂壶,没喝,只是摩挲着壶身上的龙纹:“前天在天桥刑场办的。我让人去看了,说是……走得还算体面。”他顿了顿,喉结动了动,“想当年他们刚进武馆时,大的才十五,小的才十二,跪在院里磕响头,说要跟我学真本事,护国安民……”

葡萄叶被风一吹,“沙沙”响,像是谁在叹气。王行在旁边抹了把脸:“杨老您别往心里去,这种吃里扒外的东西,留着才是祸害。要不是您早有防备,把武馆的真功夫藏着没教全,他们指不定能干出啥更出格的事。”

杨佩元摆了摆手,把紫砂壶往石桌上一放,“咚”的一声。“我不是心疼他们,是心疼太元武馆的牌子。那是我爹当年一拳一脚打下来的名声,传到我手里,差点被这几个孽障毁了。”他看向何雨柱,眼神沉了沉,“柱子,你记着,学武先学德。拳脚再硬,心歪了,迟早是自寻死路。”

“徒弟记下了。”何雨柱挺直腰板,“师傅放心,我绝不会给太元武馆丢人。”

“好。”杨佩元眼里露出点笑意,“后天一早,你跟我去武馆。地契已经拿回来了,王行也找人把院子打扫过了,该把‘太元武馆’的牌子重新挂起来了。”

何雨柱心里一振。他虽跟着师傅学了半年国术,却还没见过武馆的样子。听王行说,太元武馆在鼓楼那边,占地不小,院里有个能容几十人的演武场,廊下还挂着前清武举题的匾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