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375章 后凉二公子吕弘:氐族王子的权力蹦迪(第1页)

第375章 后凉二公子吕弘:氐族王子的权力蹦迪(第1页)

《七绝?咏后凉常山公吕弘》

司徒空篆伺龙旒,血溅金墉骨肉雠。

鸩酒笑斟泉路黯,铁衣碎月广寒秋。

公元398年的河西走廊,风沙一如既往地热情拥抱着张掖城墙。守将吕弘同志,这位后凉开国大老板吕光的亲儿子、官方认证的常山公,正望着城外北凉军队扬起的“欢迎(来打)你”烟尘,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打?守?跑?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主要考虑打不打得过),他果断选择了最务实但也最没面子的方案:打包行李,带上小弟,麻溜儿地弃城东归。随着城门“咣当”一声关闭,张掖城头瞬间换上了北凉沮渠男成的“新皮肤”。这位狼狈跑路的氐族贵公子大概做梦都想不到,仅仅两年后,他将亲自导演并主演一场震动后凉王廷的“家庭伦理+权力斗争”大型连续剧,并最终凭借出色的“作死”技巧,领到一份“盒饭”大礼包。张掖的失守,简直就是他人生剧本的完美预告片:看似固若金汤的地位,在野心和现实的“混合双打”下,分分钟碎成二维码。

一、金汤匙里的暗刺:氐族王子的“我爸偏心”综合症

吕弘同学,那可是含着氐族纯金打造的汤匙降生的。老爸吕光,从略阳氐族豪酋一路奋斗,最终在河西走廊成功“创业”,建立后凉政权,堪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励志哥”。等到吕光在公元396年正式“挂牌上市”,自称“天王”(这称号听着就带感),吕弘也喜提“常山公”的VIP头衔,和大哥吕纂、弟弟吕绍一起,组成了后凉政权的“铁三角”天团。氐族吕氏靠着能打能拼在凉州站稳了脚跟,但家族内部的“宫斗”频道,信号那是杠杠的强,从未停播。

时间快进到龙飞四年(399年)冬天,吕光同志“临终托孤”,吕绍晋级为天王。

吕弘心里一百个不爽,老爹在的时候不敢表露,老爹不在了,他看这天王弟弟一百个不爽。他那个疙瘩啊,那是老早就种下了。当年,老爹吕光因为知道弟弟吕绍远在仇池(以为他挂了?或者不方便?),就暂时没立他为世子。结果后来吕绍回来了,小老弟做了世子。这事儿在吕弘心里,就像一根陈年老刺,扎得他浑身不自在。《晋书》的史官们用八卦小报般的敏锐笔触记录下了他的小情绪:“吕弘始终在意昔日父亲因知道吕绍在仇池而放弃立其为世子的往事”。这根深埋心底的“意难平”毒刺,终于在他哥吕纂的“煽风点火”下,长成了参天大树,捅破了兄弟情谊的窗户纸。

二、血色宫变:洪范门前的“兄弟烧烤派对”

吕绍坐上“天王”宝座,屁股还没捂热乎呢,姑臧城(今甘肃武威)的宁静夜晚就被打破了。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吕弘导演的大片《夺位风云》正式开机!他派出了自己的金牌“狗头军师”尚书姜纪,悄悄咪咪地去找大哥吕纂密谋:“哥,你看吕绍那小子,他能行吗?咱爸那话明显是场面话!咱得支棱起来啊!” 兄弟俩一拍即合,当场决定合伙“创业”(造反)。两人兵分两路,直扑王宫。搞笑的是,守宫的卫兵们一看带头大哥是勇猛善战、在军中威望极高的庶长子吕纂,瞬间开启了“吃瓜模式”,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作鸟兽散了——这“刷脸”通关的技能点,吕纂绝对是点满了!

当倒霉的吕绍被堵在内宫、绝望之下挥剑自刎时,躲在宫门阴影里的吕弘,嘴角大概正扬起一抹“计划通”的冷笑。权力的游戏里,亲情?那玩意儿充值送的吗?洪范门前的血光,把他眼中跳跃的野心之火映照得格外妖异。

政变大获成功!按套路,该上演“兄友弟恭”的推让戏码了。手握重兵的吕纂假惺惺地说:“二弟啊,这位置你来坐吧!” 吕弘一听,立马奥斯卡影帝附体,慷慨激昂地发表获奖感言:“绍弟继位,大家都不服气,我已经愧对先帝在天之灵了!现在要是跳过大哥你上位,我这张帅脸往哪搁?大哥你年长德高,赶紧的,别客气,麻溜儿坐上去!” 这番话,听着冠冕堂皇,实则充满了“老狐狸”的精明算计。吕弘心里门儿清:自己实力和威望暂时还比不上大哥,强出头容易变“出头鸟”,不如让吕纂先顶上去当“挡箭牌”兼“背锅侠”。

吕纂也不是傻子,当然懂得“投桃报李”。即位后,给吕弘的封赏诏书,长得堪比双十一购物清单:使持节(代表皇帝的特使)、侍中(皇帝身边的高级顾问)、大都督(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之一)、都督中外诸军事(统领中央和地方军队)、大司马(最高军事长官)、车骑大将军(顶级军衔)、司隶校尉(京师及周边地区最高监察官)、录尚书事(总揽朝廷政务),外加一个番禾郡公的爵位!好家伙,后凉军政大权,几乎被他一个人包圆了!吕弘同志,此刻仿佛走上了人生巅峰,站在了权力的珠穆朗玛峰顶——只是他大概没低头看,脚下踩着的,其实是座活火山,离喷发不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困兽犹斗:东苑起兵——一场“速朽”的闹剧

庆功宴的烤肉香味还没散尽呢,姑臧城里的政治“高压锅”就开始滋滋作响了。吕弘同志“飘了”,觉得自己功劳大大滴,名声杠杠滴,怎么看都觉得大哥吕纂那眼神不对劲儿,肯定在琢磨怎么“卸磨杀驴”。而吕纂呢,看着二弟手里攥着那么多实权,也感觉像揣了个定时炸弹,浑身不自在。这对“最佳政变拍档”,在权力的蜜月期结束后,迅速进入了“塑料兄弟情”阶段,猜忌就像野草一样在宫墙根下疯长。

终于,在咸宁二年(400年),吕弘觉得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了”!他决定梭哈一把,在姑臧城东的皇家园林——东苑,集结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估计是平时克扣军饷攒的私房兵)。更离谱的是,为了显得自己“师出有名”、“尊重知识”,他还玩起了“绑票智囊团”——把当时的名士尹文、杨桓(这位可是后来的后凉尚书,当时大概一脸懵逼)强行“请”来,美其名曰共商大计(实则当人质和招牌)。然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并没有),吕弘正式举起了造反的大旗!

可惜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东苑起兵”,持续时间之短,效果之差,堪称“行为艺术”。吕纂派出的将领焦辨(这位名字就很“焦心”),带着正规军一个冲锋,吕弘的“乌合之众”就表演了什么叫“一触即溃”,瞬间作鸟兽散。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吕弘一看大势已去,连亲兵都顾不上带,上演了一出“单骑走姑臧”的狼狈戏码。

逃啊逃,逃到了广武(今甘肃永登)。吕弘大概是急昏了头,做出了一个令人智熄的选择:投奔自己的叔叔,征东将军吕方!这位吕方叔叔的反应,堪称十六国版“影帝级”表演:先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捶胸顿足,哭天抢地:“我的傻侄儿啊!天下那么大,你怎么偏偏跑到我这儿来了啊?这不是坑叔吗?!” 哭戏刚结束,立马无缝切换“铁面无私”模式,翻脸比翻书还快,下令:“来人!给我把这坑货锁起来!” 吕方这一套“变脸”操作,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是乱世自保的常规操作——收留一个被全国通缉的反贼侄子?那等于自己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嫌命长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